父母焦虑到底在怕什么?
自己不认命,想让孩子超越自己,也就是过得比自己好;对孩子高期待,希望孩子在同龄人中成为佼佼者;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受社会舆论影响,被层出不穷的教育理念、商业营销裹挟。总结起来就是,对自己不甘心,对孩子高期待,恐惧社会变化太快带来的不确定性,结果只有是跟孩子有关的事情,就越来越焦虑。
家长焦虑对孩子有用吗?
结果很扎心,你99%的焦虑根本就是没必要。教育焦虑,是摧毁一个家庭的隐形杀手。中科院早在几年前,就发布过一组数据:
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为10%—13%;初中阶段:抑郁检出率为25%—30%;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约38%。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大多数都有一对焦虑的父母。家长拽着孩子盲目抢跑,孩子不知所措精疲力竭,家长也备受煎熬。孩子学的压抑,家长活的疲惫,很多时候摧毁一个家庭的不是贫穷,不是分离,是无止境的焦虑。
经历过生存艰辛的家长,很难不为孩子多想。从他们来的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希望为其铺就一条顺遂的人生路。然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只“蔡定鄂的猫”,你怎样焦虑都不可能消除成长的不确定性。其实在生活中,一个人需要应对的并不需要太多,就像卡耐基所说“你所担忧的事情,99%都不会发生”。媒体人@赵昱鲲提出过一个“老虎狐狸野猫”的理论,“老虎会吃了你,非常危险;狐狸会吃你家的鸡,使你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野猫会偷你家的鱼,所以,你辛苦一点儿,多打点儿鱼回来弥补就是了。”老虎的确可怕,但出现的概率并不大,我们要应对的,往往是野猫造成的小困扰。
做到这4点,成为不焦虑的高情商父母。
①调节自身情绪,让家成为放松的地方。
父母情绪稳定,家庭氛围和谐,孩子“不用担心自己被批评,不用害怕做错事,更不用担心不被爱。只需要听从自己的内心,随心所欲地做自己。”,他便能在松弛感中,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人。孩子需要的,是温柔而坚定地引导,没有情绪价值的父母,养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家长要做的,是遇事不急,允许孩子们慢慢来。
②发掘孩子的天赋,鼓励他做擅长的事。
假如你有机会不受社会环境和父母期待影响,没有被逼与书本死磕,而有自主选择和决定的机会,你有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会比当下的自己更差吗?一个人可悲的是精疲力竭的在别人的赛道上奔跑。
③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把自己解放出来。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远比24小时盯着他有用。黄仕明指出,孩子的内驱力,主要源于三种力量:自主感、信任感、价值感。让孩子有机会自我决定,允许他们追求爱好、带他们多见世面,,鼓励他们承担结果。孩子独立自主,家长也能把自己从繁重的越俎代庖中解救出来。
④过好自己的生活。
荣格说:父母对孩子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的父母没有好好过日子。好的教育,从来不是牺牲自己,帮孩子负重前行,也不是让一家人活在焦虑中,终日煎熬。放松下来,经营好生活,让孩子在舒适感中体味到人生的美妙,才是最好的教育。(根据瑾山月相关文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