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庙会(远去的村庄之七)

对于商品极度不发达的年代,庙会是最热闹非凡的庆祝。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二”,是我们村的庙会。一年一次,庙会一般持续五天,从初九号开始,县豫剧团的戏班子,就来到庙里的戏台,开始搭台唱戏。

四邻五村的乡亲们,都会前去看戏,大家每天早早地把长凳子,大椅子搬到戏台下占位置。

老人和孩子们更是早早吃好饭,等上1—2个小时,唱戏是下午一场,晚上一场。下午的戏往往只有老人和孩子们在看,晚上的戏看得人比较多,干活的年轻人,晚饭后也一起来看热闹。

有那么几场戏,深深地刻在心头。《大祭桩》里黄桂英的“路遇”唱得字字泣血,小小年纪,都可以感受到爱情的伟大。《穆桂英挂帅》里,威风凛凛,手持“帅字旗”的巾帼英雄穆桂英,至今还是心中的英雄人物。


小时候,还分不清戏里人物的死亡,看到他们倒地而亡,心中几分哀伤,几分惧怕。因为,往往演到有人死亡时,幕布就会拉上,孩子心里,那些人物就真的“死了”。

豫剧带来了文化滋养,有事无事还会放开嗓子,唱上几句。

前面2天,流动商贩陆陆续续开始“安营扎寨”,到了十二那天,卖东西的,买东西的,人群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每个人买不买东西,都会去集会上转转看看。

最热闹欣喜的是孩子们,他们可以像过年一样,在街上吃到各式各样的美食,诸如牛肉丸,牛杂,油条等等。

那时,有一对卖杂货的老夫妻,每年赶庙会都从县城上来卖货,无处居住,奶奶心善,就让他们住在家里的空置房间,他们也总会送给我们孩子一些小玩意。


庙会就像儿时的一座宝藏,深埋在了记忆深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头戴着翡翠冠双凤展翅,身穿着八宝龙凤衣。……我的父他本是当今皇帝,俺本是金枝玉叶驸马的妻。……” 伴随着嘶嘶哑哑...
    張大萬阅读 755评论 4 8
  • 晚上八点从图书馆出来,看到操场那边儿光亮如昼,隐约可以听到唱戏的声音。去操场上一看,原来是学校每年一度的“高雅艺术...
    一川山石阅读 364评论 0 3
  • 家乡的年总是热闹的,放社火,擂大鼓,舞狮子,踩高跷扭秧歌,以声势震撼的放铳队来开路。我一直很奇怪的是,家乡春节时的...
    唐古拉的呼唤阅读 624评论 1 11
  • 时光飞逝,一转眼,我已人到中年,历经世事沧桑,唯有那份纯真未老,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情的天平逐渐向故乡的人文...
    66c0ab501df2阅读 343评论 0 0
  • 文/苏门映雪 熟悉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喜欢唱歌,到了练歌房那是当仁不让、名副其实的麦霸。尽管唱的七零八落、荒腔走板...
    苏门映雪阅读 835评论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