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这样的上班下班,在时光中穿行,我常常有一时的恍惚:总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这样惶惶度日着实令人担忧。但当我走近一点,再近一点,重新嗅嗅那些日子的气息,想牵住时光老人身上的褶皱和裙角,没想到还没有促膝畅谈,就已经感受沉默中生长时发出的轻轻的呼吸。
和鸣接触的时间应该是最长的,我们俩同处一室。办公桌之间放着电脑,我总喜欢坐在电脑旁,所以感觉和她的距离又近了一步。记得早在廿年前,她和语文教研员去我所任教的龙泉乡听课,下课时远远地望着她:惊叹于她的个子怎么那么高?让我这个小不点好生嫉妒!她和我们的大个贾教研员同行,总算有人打破了那种落差。最让人赞叹不已的是她标致的长相,同事丽看到她还自豪地说:这个美女好像是我的校友啊!我上学的时候总是见到她!但作为乡下的教师,我们谁也没有勇气走上前打招呼,鸣早已走远,我们还一个劲儿赞叹,人家咋长那么好看,一双忽闪忽闪会说话的大眼睛,白嫩的皮肤没有一点瑕疵,高挑的身材着一身素净淡雅的衣裙,让人看着格外舒服,特别是她和身边的人交谈时的微笑,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幅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神秘而诱人!
真的没想到20年后我们成了同事。走近她,我才有机会细细打量:只见她一米六九的高挑身材,倚窗而坐,修长而健美。两只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亮晶晶的,闪耀着聪敏、慧巧,活泼和刚毅的光芒,秀长的睫毛好像清清的湖水旁边密密的嫩苇丛,给人一种深邃而又神秘的感觉。齐肩卷发拢于脑后,轻巧的垂挂着,橘色的鸡心羊毛衫,外穿深蓝色的时尚风衣,典雅而流露青春的活力,庄重大方而凸显气质!感觉每天和她坐在一起办公真的身心愉悦,还会时不时心生感叹,岁月怎么如此偏爱这位姐姐!闲暇之余经常拉她一起自拍,来表达对她的仰慕之情!每每拍下照片我都会说,没发现嘛?我俩其实长得挺像的!能不能匀我几公分安抚下我受伤的小心脏!(个子落差免提,不准照全身啊!)哈哈!办公室爽朗的笑声挤过门缝在院里回荡……
时间久了,就会发现鸣姐不仅天生丽质,还在专业领域颇有建树!她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历史学科的研究,原以为每项工作对她来说都是轻车熟路,但教研工作丰富的她从不满足于现状,不断生长的姿态迎接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挑战。
大部分的教研员都参与了培训师项目的培训,为期两年的培训的确有很多的任务驱动。在繁杂的工作中,我们有些学习也总是疲于应付。但她对待培训和作业提交的态度,着实给我上了一课。她先是虚心的询问我们培训方案怎么做,说句实在话,我在给她讲解的时候,也是依据网上搜到的资料,并且告诉她网络上很多这样的版本,下载一个略加修改上传即可,她当时若有所思地应答。没想到一整天她都伏案苦学,走近一看才明白,她根据我给她提供的方案的制作流程,结合历史学科把培训方案一步步手写下来。修改完善后再拿着纸质的作业,一个字一个字地用键盘敲打上去。历时两天,一个高质量的培训方案——网络培训作业才算完结!刚开始的埋怨她太过认真,当她解释说,学会了做这个方案以后我们做教师培训心里也就有了眉目,这时我是满心佩服,再查看她的网络学习笔记,更是详实而明晰,于是我静静地坐在电脑旁结束了挂课的虚假学习,也认真地做起笔记来。跟着这样严谨踏实的人做学问,真的收益颇丰,我把整个网络学习的经历分享给了工作坊的学员们,改变了变味儿的网络学习,继而有更多的老师学着鸣的样子深入学习网络优质资源。
鸣姐经常会问一些语文领域的问题,比如“性质、本质、实质”的区别,哪句古诗出到试卷上学生可否读懂等等,有时候感觉需要本身就很复杂,得结合具体的语境去解读,但她为了研究得更透彻,就查阅资料,进一步佐证,然后把老师们容易弄混淆的名词归纳整理,及时推送到年级群里,是她让我明白了文史不分家,核心素养下学科融合的发展理念,并默默学习她严谨治学,服务指导的学科教研精神!
如果说专注于本学科领域是学科教研员的本职工作,她默不作声向新的领域漫溯让我看到了生长的另一种姿态!
时间久了我也会把工作之余的繁琐事带到办公室里。什么和老公的分歧啦,妞妞任性地哭了半个小时仍不罢休啦,儿子高三学业压力太大啦,遭受误解内心憋屈啦……都会和她絮叨,她总是以长姐身份客观分析事情的缘由,并给出几套合理的解决方案供你选择,按照她的建议去处理问题真的不再苦恼烦忧。
有一天,她拿着一份调查问卷征求我的意见,原来是亲戚家的小孩儿学业和生活上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她决定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走进这个孩子的内心。我变换角色看了几遍那详实而具体的调查问题,给出了几条建议。看到打印出来的问卷,我颇有大功一件的成就感。一周后反馈问卷访谈效果凸现,孩子开始坐下来和家长吐露心声,她表示要继续观察并进行跟进式访谈。当时也没想太多,就觉得姐姐做事认真,一丝不苟。
在单位的读书分享活动中,她对分享的内容说出了独到的见解,不仅举出了教学中的案例,还从理论层面做了深入阐述。我们惊叹叫好,魏主任突然爆料:告诉大家一个秘密,鸣早在三年前就是国家二级咨询师了,我们那天在教育局开座谈会,她简练而实在的汇报语惊四座,为什么啊?因为她在下面是下了功夫的,是她啃下的那些心理学专著发了力……“啊!这位姐姐平时半句话不多说,这哪里是“晓鸣”?这是一鸣惊人啊!”仰慕之情油然而生!
往日工作的情景又一次浮现在眼前。每次下乡调研,经验不足的我总很担忧,活动怎么组织?重点关注什么?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应对?似乎是到了关键时刻总六神无主。她总是慢慢地摊开笔记本:我想先从这几个问题入手,了解一线教学现状……原以为她们这些老教研员总能信手拈来,殊不知……我一遍遍研读她列举的问题,有针对性,奔着问题解决的初衷进行调研,一边学习一边暗自赞叹她的边研边思,默不作声的钻研精神!
居家隔离的日子,我们都会进去班里听课,适时指导教学,而她每节课都有详实的笔记,课后都要单独连线上课教师交流探讨线上教学策略。她除了听历史课,还到语文课堂,班会课深入了解教师线上教学状态,比对本学科课堂表现,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并及时给予指导!我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才潜移默化中习得这样的教研经验!
潜心研究教学并非是我一家之言,来看看别的同事怎么看——
真正才华横溢,卓越优秀之人从不喧哗、不张扬,而是默默地扎根于土壤,慢慢丰盈自我。 回想与她的相识相知真的是“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最后还以瑞士诗人于尔克.舒比格的这首诗结尾——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他们以为那是一种空想。南瓜不说话,默默成长着。
她不争鸣,不夸耀,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在晓雾将歇时默默生长,隐逸,静谧,欣喜,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