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奼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词中又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中国诗人对时间特别敏感,他们往往透过诗词去歌咏一种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哀叹,感受到时光如同流水一般。中国诗人具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感受,因此在中国诗歌里不管是写闺怨或是乡愁,往往都写出空间的景色,再透过时序的变化,引导出人情。他们对季节非常敏感,常常在诗歌里明显点出了春秋代序甚至晨昏日月的时间,设色铺叙,尽量渲染这样的氛围,深化了人们对时光的忧虑。感时伤逝,这是中国诗歌普遍关心的主题。到了宋词,因为词的文体特性,对于时间的感叹就更加细致、明显、深刻。
屈原〈离骚〉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李清照〈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健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