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姿势
物理性自信获得法
关于改变,心理学经久不衰地强调自我认知和积极暗示的重要性。
于是,自我改变的基本路径为:
our minds change our behaviour, and our behaviour changes our outcomes.
但如果在minds change,心理性认知改变这一阶段出现困难时又该怎么办呢?
哈佛的社会心理学教授Amy Cuddy给出了她的答案,在改变认知之前先试着改变下自己的Body language。
于是自我改变的路径变为:
Our bodies change our minds.
And our minds change our behaviour.
And our behaviour changes our outcomes.
Cuddy认为肢体语言作为语言的一种,跟所有的语言一样是分配和传输权力关系的沟通手段。
肢体语言不仅在别人对于我们的看法和判断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更高度影响着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与感觉。
对此Cuddy曾经做过一个关于body language的有趣实验。
她让两组人分别保持Power posing,如双手叉腰、双臂展开等舒展身体占据更多空间的强势姿势);
和Non-power posing,如蜷缩、抱膝等缩小身体占据空间的自我保护式弱势姿势)两种。
随后提取他们的唾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采用权力姿势的实验组表现出明显的睾固酮上升,即表现出更自信、果敢、充满力量。
因此她得出结论:
Your body language shapes who you are.
你的肢体语言塑造了你,你的肢体语言决定了你是谁。
看到这里有些人会问了,well, so what? 这个发生在实验室的心理学发现跟我的生活有任何关系吗?
是的,对此我深表确信。
因为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一个看似愚蠢却十分实用的观点:
假装充满力量会真的令你充满力量。正如面带发自内心的提香式微笑,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一样。
关于权力姿势,在生活场景中有一个简单实用的运用,那就是在你感到紧张焦虑不知所措的时候。
比如参加面试和考核之前,不妨去洗手间采用权力姿势,张开双臂或将双手背在脑后独处几分钟。
降低的肾上腺皮质醇和升高的睾酮素会让你的大脑觉得,你的的确确优秀果敢,充满力量。
实验表明,在面试之前采用权力姿势准备片刻的人,在面试中得以更全面自在地展现自我,也因此取得了更优异的结果。
冒名顶替症候群的
挣扎与救赎
其实,临床心理学还有个同样著名的现象叫Imposter Syndrome。
这个现象的提出是在1978年由心理学家Pauline R. Clance提出,用以指称出现在成功人士身上的一种现象。
“感觉自己不配”是该症候群患者的主要特质,他们无法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即使他们的确才华出众。
并总是担心有朝一日会被他人识破自己其实是骗子这件事。
何止是成功人士,拥有如此特质的现代人大概不在少数。
权力姿势理论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自信一点”更切实可行的困境解决思路: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假装你是,直到你真的成为。
这就是这个理论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
不管是或者不是,如果你对自己充满质疑且对周遭缺乏控制感,那么请开始你的人生表演。
想象一场武林比武,在真正的较量之前,假装你成竹在胸胜券在握;
假装你身怀十八班武艺深藏不露;
假装你就是武林高手不遑多让;
假装你从容不破早已看透了一切;
假装你深知自己骨骼惊奇练武奇才,日后必成大器。
如果你是学生,假装你是这个班里最出色的那个,以卓越者的心态出色地完成你的presentation。
如果你在公司,假装你是这层写字楼最优秀的那个,以优胜者的心态优秀地完成你手上的每件工作。
所有你要做的,就是假装,一直假装,不知疲倦地假装,直到你真真切切地成为了你所假装的样子。
当你在假装的时候,丝毫不要怀疑有人会对此产生怀疑。因为没有人有兴趣和有能力分辨你在假装与否,如果有,那就假装到他们怀疑自己。
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
都在用力假装
自卑沮丧从来不是你一个人的特权,甚至不用因此感到自责。
你不是向日葵朝朝向阳,你是脆弱不堪一击的人类。
最公平的一点是,所有人都是人类。即使个体间情绪智力相去甚远,你我却终究生而为人,而非超人。
不要崇拜任何权威,光鲜亮丽大权在握的成功人士,也有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痛苦时分。
每个人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假装,假装美丽,假装才情,假装正义,假装无所谓,也假装无所畏惧,当然还有自信。
美国黑暗喜剧网络电视连续剧《Queen America》里永远妆容精致、自信强势、一副战斗姿态的女主道出真相:
每个人都不自信,自信都是装的,区别在于,有些人装的好,有些人装的不好而已。
没有人对人生有全盘的控制,不过是踉跄前行,试着让自己体面些罢了。
告诉自己:
It’s ok to be upset.
心理学家Daniel Goleman丹尼尔·戈尔曼关于情绪智力的五个能力,其中有:
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自我激励的能力。
多年后耶鲁大学的Peter Salovey沙洛维和John D. Mayer梅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化与补充。
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以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
包括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各种情绪的能力,以及通过降低消极情绪和增强积极情绪来自我调节的能力。
心理和情绪的调节,将是须要我们终其一生不断探索的命题。深刻认识,拥抱,解读自己的心理情绪之上,才有资格谈利用心理认知改变现状。
比如潜意识的正向利用,善用Self-fufilling Prophecy,无意识地塑造自己的行为以符合自己的预期,正如我们一直所知道的,期望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导向作用。
比如学会个性化合理归因,在外因与内因,可控与不可控之中找到妥善的平衡,形成适当的自我防御机制。
写在最后
生命有不可承受之重时,假装仍可承受,像这世上的所有人一样。
拥抱负面情绪,原谅那些不期而遇的消极,在自我否定这场噩梦里从来都不是你一个人。
然后,渴望成为什么,就暂且假装你已然成为吧,有朝一日你终将彻底成为你所渴望的样子。
就像马丁·路德金曾说过:
我们必须接受失望,因为它是有限的,但千万不可失去希望,因为它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