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奥斯卡评委好像突破了当初的底线,选出了兼具黑人和同性恋的《月光男孩》,不过这两点,只是这个故事的外衣,本质上其实是个找寻自己的故事。
相对于《鸟人》《聚焦》来说,很多人觉得《月光男孩》故事主题过于清淡。但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次获奖,却体现奥斯卡开始有一点回归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上面来,而不是很多人都没有机会感同身受的大事件,大道理上。而作为一个观众的我,在看这部电影时亦回忆起个人的成长经历,想起那个被欺负过的,没自信,但心里却有所向往的以前的我。
在心理学上,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分成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逆反,青年,中年这七个阶段。片子分成3章,little,chiron,black,分别按顺序讲述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主角Chiron喀戎的生活。他从小受尽了折磨,在环境的压力下,渐渐变成了另外一个模样…
little是喀戎小时候的绰号,因为他小时候相对于其他黑人孩子来说个子有点矮小,所以成为了大家欺压的对象。包括母亲的吸毒后的责备在内,成为了他童年的阴影。正因为童年时期没有受到正向的激励,他从小没有自信,畏手畏脚,面对欺压也不敢反击,憎恨自己的弱小。加上,给自己关怀的Juan胡安却是给他母亲提供毒品的人,年幼的喀戎开始对周围充满了不信任。
而black则是挚友Kevin凯文给他取得昵称。是凯文让喀戎面对真实的自我,也是他让喀戎的生活再次陷入绝望和混沌。少年期是开始建立自尊和有对爱情有明确的个人意识的时期。当被最爱自己的人伤害后,喀戎终于对外界绝望。如同母亲和凯文,他们给予过喀戎温暖,但最后喀戎总是被伤害的那一个。
其实性取向只是一个象征,象征着每个人童年一直到成年一直埋藏着的,内心囿于环境无法被满足的愿望。可能是你想当一个歌手,又或者是想学某个专业,但身边的人都在否定你。当我们放弃反抗,甚至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怀疑自己的时候,那个真实的自我就失去了。
于是,成年的喀戎锻炼自己,变成硬汉,变成毒枭,戴上金牙 。他要显示自己not soft,不是一个软柿子,他不愿再做被欺负的对象,也不想别人叫他fraggot 。他要武装自己,变得凶狠,不再依靠别人。这样的铠甲固然很好,排除了伤害,但是可悲的是,你没有一个能卸下铠甲的地方。
胡安教喀戎游泳的时候说过,他曾经在月光下奔跑,一个老太婆说黑人男孩在月光下是蓝色的,所以想叫胡安做Blue。但胡安说自己不叫Blue, "在某种程度上,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必须由你自己决定,一定不要让别人左右你的思想。"
童年是混沌的,那时你还不知道你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再成长,当外界的月光映照在你的身上时,你会觉得你就是这样的,是蓝色的,而忘了自己的想要的颜色。接着,当你按照外界塑造自己的时候,你慢慢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你的心愿,那个能真正让你开心,让你觉得人生有所意义的东西。
当我看到结局的时候,多少有些欣慰。因为喀戎最终肯直面自己,放下铠甲,最终获得自己久违的最渴望的温暖。这是很多人成人以后无法做到的,一直深藏在心里的秘密,并且可能藏了一生,伴着他们入土腐烂。正如最后一个镜头回到那片月光下的海滩,年幼的喀戎回望向镜头,有些疑惑和无助。实质上,这是导演代替观众内心的愿望对观众自身的一种质问,"你还记得年少的梦吗?","你还记得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吗?","你还记得没有面具的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