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家路内写了一本小说《少年巴比伦》,描写了上世纪90年代一个技校青年在工厂实习期间发生的故事,今晚看了这部电影,他描写了我们99.9%的人的生活。在生活中,琐碎占据了我们的时间,琐事占据我们的心田,我们和路小路一样,曾经执着而仗义,曾经青春而迷茫,在一个小城里,活着活着就老了。
在剧情中,一个技校生路小路只能在糖精厂当学徒;而副局长的儿子,油头粉面,很快摆脱清苦的工厂生活,坐着小汽车奔向美丽的人生,这哪里是90年代的故事,分明在现在也屡见不鲜。这部青春故事里,为了心爱的厂医白蓝,路小路决心去念夜大,这也让我想起去年一次某著名电台主持席间和我讲述的他的奋斗史,与路小路同出一辙,主持人告诉我,他不甘心一辈子做工人,每次照镜子,他都觉得在工厂里白瞎这么一个人了。于是念夜大,随后在中央电视台的播音比赛中崭露头角 ,人有的时候真的需要赌一把,虽然厂子只允许干部子弟念夜大,想法设法阻止路小路等三个求知若渴的青年成才,但是他们还是想跟命运抗争,与不懈努力逆袭。
路小路虽然是一个钳工学徒,但是他的身份是依靠父亲用甲鱼换来的,所以能够上白班,在糖精厂这个小社会里,大家百无聊赖的存活,开着各种低级无聊的玩笑,却又随时面临毒气、爆炸、生产事故的袭扰。这就是一个基层工厂的现实。路下路因为三种爱而努力:为了对父母的恩爱而打拼于工厂、为了对白蓝的情爱而求学求知、为了对工友的友爱而仗义执言拔刀相助,’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刺激路小路前进的因素还在底层徘徊,但是我们又有几人站在需求金字塔的顶端呢?
这部电影取材于同名小说 《少年巴比伦》,是路内《追随三部曲》之一。被《南方周末》点评为:罕见的描写工厂生活的小说,真实的让你触手可及。主人公路小路有点痞子气,爱恨分明、棱角分明没有圆滑气,这也是孤独的白蓝喜欢他的原因。
万语千言,希望大家先看看小说,再看看电影。毕竟光影的世界,欠缺很多原著内涵,想在几十分钟内恢弘地叙说任何一部小说总要留下遗憾。但董子健在电影中表演可圈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