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中已经提到过,习惯的养成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如果是身体习惯或思维习惯,还会多出一个“稳定期”)。每个阶段里我们会遇到不同的困难,需要重点改善的地方也不一样。大体概括来说,反抗期侧重于身体、不稳定期侧重于环境、倦怠期侧重于心态,以下将以行为习惯为例,对三个阶段的应对策略做分别说明。
阶段一 反抗期
反抗期的最大问题,就是该如何克服我们身体的惯性。当我们刚开始从事新的行为时,我们的身体往往会感觉有几分不自在,这是由于人体天生就有着“维持惯性”的本能而导致的。在这一阶段,我们常常会犯下两个错误,一是 不自觉地恢复了原有行为模式;二是 设定了难度太高的目标,结果因为无法达成目标而感到受挫并放弃。
反抗期的最主要任务,就是降低开始行动的难度。我们要做到 尽量将任务简化,让行动规则易于执行(比如只规定自己每天看一页书);我们需要 锁定单一习惯,不要分心兼顾多项习惯(比如减肥所需的控制饮食和运动,只选其中一项来培养);我们还需要 降低对成果的预期值,以免因短期效果不彰而灰心放弃 (比如没必要一天称几次体重)。这一阶段的主要应对策略,就是从“婴儿学步”开始以及简单记录。
阶段二 不稳定期
进入不稳定期之后,我们的身体初步开始适应新行为。然而到了这个阶段,外部环境因素开始成为最大阻碍。公司加班、朋友聚餐、恶劣天气、身体抱恙等等客观因素、意外事件陆续出现,导致我们很难按照预定计划去执行。而且很显然,我们并没有办法去控制这些环境因素发生的时间与概率。
不稳定期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可持续的行动机制。首先我们要 把行为要求从“婴儿学步”的程度提升到符合当前能力的程度(比如将阅读目标提升到每天30分钟);其次我们需要 让计划变得更有弹性,以应对特殊情况(比如规定雨雪天气无法慢跑时,将目标改为做30个俯卧撑)。这一阶段的主要应对策略,包括模式化、设定例外规则以及设定持续开关。
阶段三 倦怠期
当顺利度过不稳定期之后,其实习惯的养成就已经成功大半了。但在进入倦怠期之后,我们的内心可能会产生厌倦与空虚的感觉。如果在这个阶段我们大意了的话,就很可能遗憾地在终点线跟前倒下。
倦怠期的最主要任务,就是为计划增加变化。在计划之中穿插一些新意与变化,就可以帮助我们放松心态、激发出继续前进的动力。这一阶段的主要应对策略,包括添加变化以及计划培养下一项习惯。
总之,习惯培养的三个阶段,是按照从身体到环境、再到心态的顺序逐步进行改善的过程。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的重点任务,也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应对。然而,在知道了应对困难的方法之后,我们还需要了解 提升心理动力的方法——持续开关。下一篇我们就将集中介绍让我们充满动力、远离失败的十二个“持续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