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首歌把他领进我的生命中。当时并不清楚他是谁,也不懂它的意思,只觉得唱起来有说不清的情绪萦绕在心头,也仅仅是在口中哼哼而已。后来,听前辈们力荐林语堂著的《苏东坡传》,但也只是听了一耳,就没有后文了。
现在,发现初中阶段部编版的语文是喜爱他的作品的,如我已教过的八年级上册的《记承天寺夜游》,下册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暂时还没教过的九年级下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它们不过初中古诗词作品的一部分,我为什么会想起看作者的人物传记呢?听过好几位前辈老师的公开课,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其中最明显的差异便是对古诗词作品的品读不够深入,我想,这大概是我没什么文化底蕴的结果,那我只好笨鸟儿先读了,先读人物,再读作品。
林语堂先生在原序中就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又说苏东坡的人品、智力等其他诗人是不能忘其项背的,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多见的!
他的诗词文章,或一时即兴之作,或是有所不满时有感而发,都是自然流露,顺乎天性,刚猛激烈。他有种怎样的魔力,竟引得中国历代都有那么多人热爱这位大诗人!?
本书记载了一个诗人、画家与老百姓之挚友的事迹。
童年与青年 宋仁宗景佑三年至嘉祐六年 (一零三六 —— 一零六一)
作者认为苏东坡伟大的人格,比中国其他文人的人格,更为鲜明突出,在他的生活和作品里,显露得越发充分。他的意象之特别清楚明显,其理由有二:一是苏东坡本人心智上才华的卓越,深深印在他写的每一行诗上。这是天地间一大奇迹,在莎士比亚的创作上,亦复如此。二是苏东坡的生活资料较为完全,远非其他中国诗人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