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物质奖励对内在动机的实验。
实验选定了两组大学生被做数字谜题。对一个实验组,每解出一道题就给一美元的奖励,而另一组则完全没有奖励。任务结束后,实验人员让学生们自由活动一下,然后通过单面玻璃在一旁偷偷观察这两组学生各自的行为,结果出乎意料——对有物质奖励的学生们几乎都停下了解题,情愿发呆无所事事。而没有奖励的一组学生则普遍继续兴致勃勃的玩解题游戏。
显然,物质奖励反而起到负面作用,抑制了学生对本身有兴趣的学习的积极性。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常见。为了诱惑孩子学习,家长会承诺各种奖励因素,但有的时候奖励着奖励着就失败了。
对此,家长该怎么才能真正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欲望呢?
第一,设置合理的奖励方式。
家长少采用事前许诺的奖励方式,多采用事后意外的奖励方式。当使用的是钱的奖励方式时,也应该淡化关于奖励的信息,尽量避免孩子将学习行为与物质奖励等外在动机过多的联系在一起。
第二,对孩子的学习行为及时进行积极的反馈。
反馈要明确、具体和及时,在反馈中还应隐含着如果付出努力,在将来就有可能成功等这样的信息。
第三,引导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积极归因。
在对学习行为的原因进行归因时,应该对孩子进行内部归因。比如学习是为了提升自我,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淡化外在动机,给孩子提供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不要用强迫的方式限制住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这样做有利于孩子的内部归因。
第四,促进孩子深入理解学习的意义。
引导孩子思考,深入理解对自我、他人、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孩子主动寻找,分享学习中的乐趣,体验学习的快感。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孩子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从小就要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孩子每学会一样技能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甚至让孩子体会到技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唤醒孩子的求知欲,学习欲。
培养、呵护孩子好奇心,求知欲,从小做起,从孩子学会爬的那一刻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