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命中第一次坐的火车是滇越铁路的小火车,轨道是米轨,车厢较窄,相传是法国人所修,就是电影《芳华》里的那种小火车,儿时坐过很多次。
多年前,这条铁路就停止了客运,儿时坐火车的经历也成了宝贵的记忆,再也无法复制,无法寻找。
小时候,因为我特别爱坐火车,每到寒假暑假,家人都会带我坐几次火车,在昆明与老家之间来往。两块钱就可以从家坐到昆明,再花两块又坐回来。
“云南十八怪,火车没有汽车快”,说的大概就是这条铁路。铁轨宽只有一米,在大山里穿行,弯道一个接一个,而且坡度较大,隧道众多,这样的铁路加上当时的科技是无法快起来的。
那时的火车速度不快,车窗也是可以打开的,可以吹吹风,还可以把头伸出去看外边的风景,我经常把头伸出去,到隧道的时候又吓得缩回来。
这条铁路大部分是修在半山腰上的,所以行进的过程中很少看到人烟,有一种深邃幽远的感觉。
它的车站也很有意思,很多也都是在半山腰上,我家附近那个站就是这样。去坐火车不像现在的高铁站可以直接把车开到站前,小时候坐火车,车站在山上,我们的村子在山脚,所以要爬几十分钟的山坡,行李只能靠人力慢慢地提、或者背上去。
到车站后掏现金买好车票,然后激动地等着火车的到来,听到鸣笛声就坐不住了,马上跑到售票厅门口踮起脚尖盼望着火车赶快来到面前。
在童年的记忆里,坐火车是一种高大上的体验,因为那时的人们没什么要紧事是不会出远门的,有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感觉。
我们儿时喜欢到山上采茶叶,赚点零花钱,也喜欢蹲在铁路旁参观路过的一列列绿皮车。有时候还带上几颗钉子,放在铁轨上,火车过后钉子就被压成了一把小刀,拿起来的时候还会烫手。
就喜欢在那些地方玩,小学毕业的时候班上的同学还约着一起顺着铁轨步行,走了二十多公里,就为仔细地看看沿途的风景。
客运停止后,很多年没去过车站,但是货运还在持续,有时候回家听到鸣笛声还是忍不住往山上看几眼。
此时此刻,不知道货运列车是否还在运行,但是我知道铁路还在,那是战争年代修的利益通道,也是和平年代我们珍贵的回忆。
米轨不仅是一条路,还带着历史的沧桑,反映着以前人们的生活状态。现在很多电影电视剧都喜欢到这条铁路采风,有些岁月的感觉也只能在这里找到了。
随着科技的进步,高铁已经遍布全国,干净舒适的车厢还有飞快的速度带给我们全新的体验,但永远也抹不去我对小火车的记忆,如果坐在车尾,火车过弯道的时候还可以伸出头去看火车头,没有智能手机的干扰,只是慢慢地、愉快地出去又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