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傍晚时分,古梁村的大人和小孩们说说笑笑地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到小董家附近的那条小河边。他们相聚在一起,不是为了开会,也不是有什么大事需要商议,而是为了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也为了图个热闹。小董和他的小伙伴们一碰面就在河岸边追逐打闹起来,大人们一边忙着各自手中的活,一边互相寒暄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岁月和生活赠予的甜美笑容。
河岸两边的柳树正发着新芽,柳条在微风中荡漾,将夕阳切成缕缕细丝,形成了一扇巨型百叶窗。透过“百叶窗”,一幅具有浓厚生活色彩的画卷徐徐展开;东边几位老年人在下棋,西边一群中年人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聊着天,不远处还有一群小青年在河里打捞着什么。
突然,一道光影掠过,河面瞬间结冰,河道变宽,河岸变高,大家顿时紧张地后退了数十米。等周围的环境都稳定下来时,人群就又开始喧哗起来。
“怎么回事,我明明记得我在河里游泳,现在为什么在岸上?”
“是啊,我刚在河里抓鱼,好大的一条鱼,马上就要得手了,突然好像有只大手把我提上了岸。”
“我的衣服呢?我记得我刚刚在洗衣服,快要洗好了,河面怎么突然结冰了,我的衣服也不见了。”
“快看!”小董指着河面兴奋地喊道。
大家都被这一声清脆的叫喊给吸引了,纷纷迎着小董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此时的冰面如水晶般晶莹剔透;再看时,又像是一块镶有金边的绿宝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哇塞,好美啊!”突然有人喊道。这一声赞叹,像是打开了大家内心关闭已久的阀门,赞美声如潮水般涌现出来。
紧接着,河岸两边一棵又一棵的桃树破土而出,一朵朵粉白色的桃花相继绽放开来;每一朵花都散发着白色耀眼的光茫,与柳条发出的绿色的光交相辉映。
一波又一波的惊喜让大家都定在了原地,他们觉得自己好像身处于一个世外桃源,生怕自己每一个多余的动作和赞美都会打破这种美好。还是小孩子们最先打破了这种平静,因为他们的想法很简单:玩是最重要的,于是就又开始追逐打闹起来。有的大人看到孩子们玩得如此开心,便卸下大人原有的成熟面具,跟着孩子们一起玩闹起来;还有一部分不喜打闹的大人,三三两两地开始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游走于桃树和柳树之间,互相诉说着生活中的烦恼和小美好。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夕阳的余晖已渐行渐远,没过一会儿就消失殆尽了,周围也暗了许多。那些聊天的大人和玩闹的小孩越走越远,远到他们的身影都已变成了星星点点的光斑。小董这才发现自己还留在原地,于是他拼命地对着远去的人呼喊:“喂~你们快回来,快回来啊!”但没有人应答。他想奋力向前奔跑,赶上小伙伴们的脚步,可双脚怎么都抬不起来;他一着急,想放声大哭,却死活发不出声来。就在他难过到不知该怎么办时,光线瞬间又亮了起来,河岸也变回了原来的高度;如绿宝石的冰面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条普普通通的小河;河两岸的桃树也消失了,只有几棵柳树还待在原地。
“小董,小董,快起床!起来吃早饭。”小董妈妈边准备早餐,边喊道。
小董揉了揉眼睛,然后缓缓地睁开,向四周望了望,也下意识地用手摸了摸自己所处的位置,发现自己还躺在床上,就长长地嘘了一口气。原来,他一整晚都在做梦。
这条小河在小董的梦境中已经出现过好几次了。
在小董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家门前,两亩地开外的地方,有一条小河。平日里,这条河只是涓涓细流,但每逢雷雨天,上游发的大水就会流经这条小河。由于小河的承载能力有限,不足以将大水全部收入河岸中,就任凭大水翻过河岸,继而漫过田野。每当这个时候,大人们都是喜忧参半;喜是因为田地被水浸过之后土壤会更肥沃,忧是因为他们怕大水对部分庄稼造成伤害。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大人们的这些喜和忧都不是他们所能考虑到的事,他们只是觉得发大水是一件既能满足他们好奇心,又会让他们欣喜若狂的事。
待大水从田野间退去后,大人们的心也安了下来。他们带着孩子们走到河岸边,近距离地观看大水翻滚而下。也是在这个时候,大人会将孩子们脖子上戴着的红绳剪下来扔进水里,让大水冲走。这个红绳是从庙里求来的,孩子们戴够半年以上的时间,就将它扔进大水中,意味着让好事留下,让不好的事被大水冲走。
每次发大水之后,不到一周的时间,河水就会趋于平静,因为有专门的负责人会在第一时间用抽水机将多余的水抽掉并储存起来。
古梁村的村民们很多时候洗衣用水不是很方便,他们需要去十几里外的井里打水,然后用扁担挑回家里。但是发过大水之后,河水比平日里都要深,所以住在河附近的村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不用跑那么远去挑水回来洗衣服了,而是直接去河边洗。
看到大人们在河边洗衣服时,小孩子们也想给自己找点事做。他们总喜欢模仿大人去做一些自己觉得很成熟,但实际有点搞笑的事情。每次看到大人们隔三岔五在肩上扛个扁担,扁担两端挑两桶水时,小董几人就觉得很有趣,也想试一试。显然,大人挑的扁担不适合小孩子,所以小董他们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找根棍子,再找两个啤酒瓶和两根绳子,然后将瓶子拴在棍子的两头;这样,一个简单的扁担就制作好了。他们会学着大人的模样,肩上挑着他们的“扁担”去河边将酒瓶装满水,然后再担回家里,一次能跑好几个来回。
平日里,这条河里一只鱼都没有,但每次发完大水之后,河水中会出现许多指甲盖大小的鱼,也会出现很多小蝌蚪。孩子们每次看到这些就像是看到宝藏一般,喜欢的不得了,总喜欢抓几只放入瓶中养起来。然而,这些被抓的小鱼每次都是在不到一个晚上的时间,就都死掉了。他们也尝试抓过蝌蚪,但每次也都是以蝌蚪的死亡告终。当他们知道这些小东西一旦离开小河就会死亡时,就不再抓了,而是每天都跑去岸边观察它们。他们亲眼见证过一个个小蝌蚪慢慢褪去尾巴变成了一只只小青蛙,然后由小青蛙长成了大青蛙。
大水退去后,被大水漫过的河岸边的泥土松松软软的,小董和他的小伙伴们经常会去河岸边挖一些泥巴,然后找一个比较干爽的区域“分家”玩泥巴。他们会捏各种各样的东西:汤圆、杏核、点心等等。他们也会将捏好的东西互相赠予对方,以此来巩固“两家”的关系。有时候,小董会将捏好的小泥人带回家中晾晒,但是晒干后的泥人会失去粘性,稍微一碰,就会缺胳膊少腿;因此,很多时候这些小泥人都会被妈妈当成垃圾扔出家门。
一般发大水的时间正值夏季,小董跟他的小伙伴们总喜欢卷起裤腿淌着水走。说来也怪,每次淌水走时,小董都会跟着水流的方向倒下去,掉进水里;但好在水不深,不会有什么大碍。掉进水里的次数多了,小董的胆子也就变大了,他会跟着比他大一点的孩子去河水比较深的区域游泳;当然,他们并不是真的会游泳,而是装作会游泳的样子,在水里扑腾。也是在跟这些大孩子玩的过程中,小董学会了搞“恶作剧”。
一天,小董几人在河边玩耍时,突发奇想地在河岸边人来往比较多的地方做了个“陷阱”。他们先是挖了一个篮球大小的坑,然后在坑里填满了草,再在草上铺满泥巴来掩人耳目。等一切准备就绪,他们就在“陷阱”不远处一边玩耍,一边偷偷观察来往的行人。伴随着一阵熟悉的叮叮当当的声音,远处来了一位骑着自行车的叔叔。孩子们一边缓缓地起身,一边幸灾乐祸地看着叔叔的自行车慢慢驶向了“陷阱”的位置。
“咦~怎么回事?”叔叔一边自言自语,一边使劲地蹬自行车。但不管他怎么蹬,自行车依然停在原地,纹丝不动。他下车一看,原来是自行车的后轮胎陷进坑里了,自行车的链子也掉了。
“噗~”小董他们看到这个场景时,实在没忍住笑出了声。叔叔立刻明白是这几个小孩搞的鬼,但他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
“这是你们几个小家伙干的?”
叔叔见没人应答,就又补充一句:
“不过我这自行车本身也有点问题,总是掉链子。”
说着,他就将自行车的链子安好了,也稍加用力就将自行车从坑里推了出来,继而悠悠地骑着它离开了。
时间向来都是最公平的,它不会因为谁对它留恋而多停留一秒钟。
自从小董上了中学之后,他就开始住校了,所以只有周末才能在家待一天半的时间。课业的繁重,以及在家的时间少之又少,他就再也没有去河边玩过了,所以这条河里的水是什么时候彻底干了的,他也不得而知。但直到小董开始参加工作,他也从来没有彻底忘记过这条小河。
童年的乐趣以及带来乐趣的事物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的年龄增长而历久弥新。
“妈妈,我们去河边走一走啊!”这是小董工作之后每次回家时都会跟妈妈说的一句话。妈妈不是很能理解小董的这个行为,她不知道一条干了的河有什么好看的,有什么好走的,但每次还是会陪他去走一走,毕竟妈妈知道,小董工作之后回趟家不容易,一年顶多回两次家。
这次借着休假的时间,小董又回了趟家,回家的第二天他就迫不及待地去河边走了走。他看着那干涸的河床,已经全然没有了小时候的模样;河床两边杂草丛生,旁边的柳树也已失去了生机。他用手轻轻抚摸着那一棵棵年长的树,像是在用意念跟它们说“亲爱的朋友,我回来看你们了,你们若是也想我的话,今晚就都到我的梦里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