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篇是一个集合,从接手目的、流程都比较模糊的一个任务,开始思考:寻找目的(创新为什么)、达成共识(任务发出与执行两方)、选定方向(分类问题集)、选定问题(具体问题)、分析具体问题(背景、优缺点)、提供方案、方案对比、选择执行、收集反馈、改进再执行......
007第四十八篇:一个实际问题解决—超声波流量仪表在营销、维护中的效益提升 实践篇
梳理一遍思路:前两篇只是简单叙述到分析具体问题的优缺点阶段,优缺点也停留在
带来的表面益处。顺着往下思考会遇到怎样的阻力呢?自上而下观察,既然归属于“创新”,那么它的阻力便是接下来可能大概率呈现的困难。
创新者本人会产生由于认知停滞的思维遮蔽,为实现目标忽略存在障碍,或降低困难发生的概率。
原有运营者拥有原有成功经验是创新最大的阻碍,注意力背离产品、服务初衷,局限在特定KPI数值(利润绝对值、最低负债率等)。“房间里的大象”视而不见是常态。
机构的生命周期决定,资源、流程、价值观当运行时间越久、越稳定时,那么相应迁移到新的资源、流程、价值观下与生俱来的不可调和的冲突。创新生于母体,也同时会破坏母体。局限在原机构视角,发展是主动灭亡、不发展是被动终结。
用户的需求分两种,用户自己知道——他要什么我们给什么;用户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给什么他才会用什么。
“创新”本身的起步缺点:开始有缺陷、使用频率低、不确定感觉、需要小团队另起炉灶。
仍然使用“人、机、料、法、环”的结构分析。
人:内部、外部、推动者、阻碍者(四分法分类)
内部推动者:代表人物自己,希望项目执行,以至于获得利益。风险、阻力考虑不足,仅从公司成本、利润,选用指标是“利润率、现场查勘次数等”。那么“投资周期、人力资源节约后应用...”如何考虑。
内部阻碍者:原有规则(既得利益)已经适应为什么要改?短暂的维修费用可以承受,大量的投资现金如何而来?技术成熟吗,落地效果是否适合水土?推动方决心、驱动力是否足以完整支持,不半途而废。
外部推动者:虽然可以提供服务类及时支持,但不是必须,可有可无。
外部阻碍者:非正常用水无法进行。水费(量)与原状态对比明显增加。产生蓄意破坏概率加大。
机械:运输、安装、运行原有设备是否改进、淘汰?专用设备是否需要购置如PC软硬件系统、专用扭力扳手等?
材料:新材料应用(不锈钢)缺点。数据传感器性能是否达到特殊工况要求?
方法:新旧工作流程重塑,转换成本(各岗位工作重心变化)不容忽视——如大量揭井抄表变化为关注设备正常运行、解释用户疑问。维护人员需要更加迅速反应,能否适应?
环境:
内部环境:支持力度、执行力度、容错程度大小?
外部环境:是否符合主流媒体宣传价值观——有可能出现对特殊用户精心维护、精确计量、带来局部更高或无理要求,更加变本加厉(约20%特殊用户消耗着80%服务资源)。
细思极恐会让人止步不前,但考虑不周同样会人手忙脚乱。“心要热、脑要冷”,预先设定各种情况发生的概率,随着不断试验的反馈去调整比例。接下去要执行到谁做、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在哪里做、结果怎么样、怎样调整。还要接着考虑下去,直接用最小模型(MVP)能够带来实际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