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
读完这一节内容,我陷入思索:我在哪里?我的责任与担当是什么?我有无建立起对自己的绝对信任?
每一天,读完当天的内容,我都有一个强烈的感慨:很幸运“遭遇”《未来教师》。
我工作快十一年了,我曾经多次下决心要练字,兴冲冲购买字帖、钢笔等,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直到2021年3月9日,我“遭遇”支教岛汉字书写素养班,在韩昌锋老师的带领下,在总班长和轮值班长的组织下,每天坚持打卡,只是在寒假中断了一个星期。现在,无论多忙,,练字都是每日必做之事。坚持练字对我来说,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2022年2月我正式成为新网师2022年春季学员,选修了两门课程。2022年4月9日,我加入了《未来教师》共读第二期,紧跟队友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在共读中,我正如“友风且子雨”所说的那样,“我确实感觉到作为新网师人的真正存在”。郝老师的文字清新淡雅,如玉兰花般散发着淡淡的芳香。一个个文字,不仅流露出晓东老师对生命的感知,一个个文字,更流向我们的内心,让我们看到自己。
郝老师告诉我们:“我在这里”是一种担当精神、一种自觉的责任意识,更是一种对自己生命乃至对这个世界根本的信任和希望。这种担当,应该是来自内心的良知,全力以赴,尽职尽责。这种责任意识,不是简单地做好本分,“理应让同事和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更幸福,因遇见我而成长、提高”。
我当下的工作是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要想做好任何一个身份,都要多想办法,不计较付出。语文教学方面,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读和写的能力。除了日常的上课,还要结合学习内容开展实践活动。这个学期,“活动·探究”单元是演讲,那就要落实演讲比赛。这些内容,没有人监督是否落实,目前的评价主要是看成绩如何。那无关成绩的这些事情,做不做?做!要做,就要筹划布置,构思方案等,让学生参与其中,有收获。学生的写作,如何激发兴趣?通过公众号等网络途径发布,就是一个激励的好方法。刘恩樵的做法是结集出版,充满仪式感,也是可借鉴的。
“我在这里”的担当和责任意识,概括起来就是“用心”二字。用心做一些对学生的发展有益的事情,这些事可能会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可能会分散自己的精力,甚至还要花费一定的费用。但是,只要有益于学生的发展,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最初,对于“‘我在这里’是个体的我对这个未知世界的信任和希望”这句话我不理解。读着,当我把它与“源于对自己的绝对信任”、“对自己生命的绝对相信”联系起来时,内心突然涌动着温暖、力量,这种感觉在阅读此书时经常都会有,因此很幸运“遭遇”《未来教师》。我今天的碌碌无为,失去方向,本质在于我对世界失去了根本信任,也即对自己失去了绝对的信任。我确实是这样的,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没有能力的,我实在不知道怎么教语文,无论我做什么,都是一无所获的……这些消极想法充斥着我的内心,我常常感到羞愧忐忑,我没有力量前进。
因此,现在,我要建立对生命的坚定信仰,“用持之以恒、扎扎实实的行动来绽放每一天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