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白岩松的《白说》,他在序言里写道:“在这个开放的时代,谁的话也不能一言兴邦或一言丧邦,自己的声音不过是万千声音中的一种,希望能汇入推动与建设的力量中,为别的人生和我们的社会,起一点哪怕小小的作用。~当年胡适在喧哗的时代,把范仲淹的八个字拿来给自己也给青年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我的朋友圈算是更新得很频繁的,记录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曾经,很多真正关心我的人非常善意地提醒过我:“少说一些话,说多错多,即便你没有错,也指不定会有一些人会误解你的意思。你看谁谁谁,朋友圈都是官方新闻的转发,从来不评论;还有那谁谁谁,朋友圈是空白的,转发都没有,因为转发的内容也代表了你的态度。”
提醒我的那些人,我非常感激,也很珍惜,会这样提醒的人,是真正关心我、担心我受伤害的人。
关于发不发朋友圈,我也曾经想过,纠结过,现在也接受了部分意见,减少了发圈的次数和剔除了一些无用的内容。但是,我还是会发。
记得我最喜欢的一个思政课老师曾经说过她的事情:学院院长某天找她谈话,委婉地提醒她,作为一名副教授,要成熟稳重,不要动不动就在朋友圈发表一大段评论。但是她觉得,作为一名老师,学生在哪儿,教学阵地就在哪儿,现在的学生很多时间在网络上,在朋友圈里,她也应该与时俱进,在朋友圈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发生的社会事件或者国际时事,老师有必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起到引导的作用,而不是因为怕犯错,怕惹人争议引人口舌而保持沉默,不说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不作为的表现。
当时我点头如捣蒜,很想上去抱一抱她。作为老师,作为领导,让学生或者职工看到自己的态度,从而起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这就是一种敢作为和真作为。但是放眼望去,那些稍微有些职位,尤其是身处高位的人,朋友圈都是一片寂寥。
当然,每个人都有保持沉默的权利,尤其是人到中年,或不想说,或不敢说,或不能说,或不屑说,或沉淀后再说,都无可厚非,无可指摘之处。
于我而言,坚持不时地说一说,一是发出自己的声音,二是或许可以影响到一两个人。做自己该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影响能够影响的人,其余的无须挂心。就像白岩松说的,谁的话也不能一言兴邦或一言丧邦,更何况,说了也白说,但不说,白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