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1.仪式只是一道门,这道门,把我们的人生路划分成两段,前一段属于过去,后一段属于未来,但门仍是通的,属于门那边的过去并未消失。也就是说,它只是一个象征,在提示我们,转变已发生。
2.强迫症患者特别喜欢仪式,但他们发展出的不容更改的仪式,只是为了逃避感受、体验和生命中的真相,这些仪式只是为了让他与自己的心灵更远。
全书总结
(时间赶,想到什么写什么,没有什么逻辑- -有空再整理一次--)
1.负面情绪是我们人格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我们的敌人。压抑只能暂时缓解不安的感受,但是情绪的能量并没有消失,会积聚在一起,等待爆发。此外,任何消除负面情绪的意图都是不现实的,它作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与我们相伴相生。所以我们必须接受它们的存在,并且和它们和谐相处。
2.理智很容易被欺骗,但是情绪不会。第一时间产生的情绪,都是基于真相的最直接反应。源自当下的情绪,它在提示我们,你现在欠缺什么,你现在应当弥补什么。
1)悲伤:是告别不幸过去的必经之路。
2)愤怒:表明有人过分地侵入了你的空间,过分地控制了你。
3)内疚:告诉你某个关系的付出与接受已经失去了平衡,需要调整了。
4)恐惧:隐藏着我们生命中最关键的答案,让你知道什么对你最重要。
3.面对负面情绪时,我们会自动化地采取自我防御机制,既有对内的攻击,也会进行转移,变成对外的攻击。这些自我保护的方式在减少内心冲突的同时也妨碍了我们成长,甚至会导致心理问题。
4.“刻舟求木”的应对方式无法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找到问题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过分控制是失控的原因。它既损害了我们作为基本心理需要的自主动机,又会因为选择性注意而放大问题。
6.问题只是冰山之上。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我们的人格形成来源于早期经验,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有关。而这种模式会不断地在后来的经历中重现。识别这种模式并且转变应对方式,是改变的转机。
7.没有人可以一个人做到生命的完整,关联感是我们的基本心理需要。孤独有时候是可耻的。
8.人的欲望,无论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都不是罪恶。认为欲望有罪,反而会导致失控。
9.不要自恋地以为自己可以控制一切。不是自己的问题不要胡乱归罪,那不是你的错。也不要企图去改变别人,一个没有求助动机的受害者是无法改变的。
10.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有选择和拒绝的能力,你已经不是那些手无寸铁、任他人伤害的小孩了。所以旧有的应对模式应该改变,而不是强迫性重复。
(努力写够十点,就这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