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未来的我们

今晚余老师《互联网时代的认知和学习》的报告,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令我振聋发聩,令我震撼不已。没有余教授今晚的这番讲解,我真的还没有深刻意识到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深远意义!

余老师从多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互联网时代对我们教师的影响。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出行方式、学习方式,正在创新性改变着老师的教学方式。技术不是技能,而是素养,未来老师必须具备技术素养。技术不能取代老师,但是使用技术的老师会取代不会使用技术的老师。互联网不会取代老师,使用互联网的老师会取代不使用互联网的老师。

人们和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职业方向必须去改变。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学生反感传统接受式的讲课模式,他们更喜欢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我们不能限制学生玩电脑手机,而要教会学生正确利用电脑和手机,用电脑手机拓展思维,有效学习。于教授说:“教师如果不生活在未来,学生将生活在过去。”现在这个信息时代,老师的知识垄断力量已逐渐失去,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只有用心去倾听时代变革的声音,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改变,不断适应才能逐渐强大,才能逐步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

这些话

惊醒着我们,如果我们不能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学习与适应教学与互联网信息接轨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就有被社会淘汰出局的威胁,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正在面对的事实。曾几何时,教师是靠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撑起课堂。现在,多媒体已在课堂普及,优秀的教师们善于利用多媒体与互联网从视、听、思、感等多方位带领学生们品味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美,探究数学的奥妙,感受历史的厚重,见证自然的奇迹……课堂也因此活了,立体了,学生们的感受也更深刻了。

这不正从一个侧面表明会用互联网的教师正在慢慢取代不会用互联网的教师吗?在知识和信息大容量的互联网时代,以“人脑+电脑”突破人类认知的极限,这种人机结合的思维体系也成为现代人应对现代社会复杂性的基本思维方式。余教授的“未来不是最强,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能够存洁,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物种才能够生存下去”这句话更是惊醒着我们,不做与时俱进的人,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同事们,行动起来吧,用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地接受新事物,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做一个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未来发展的新一代教师。

余教授的讲座理论和案例相结合,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未来是网络信息时代,作为老师,不要把以前一层不变的教学方式来教未来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们,与其担心学生们接触电脑会学坏而避之,还不如教会学生们正确使用电脑等网络工具来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自信,体验到电脑等信息技术带给自己的价值,从而远离游戏的沉迷。正确的引导使用比强迫更佳。如果引导得当,学生就会有成就感,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

人类塑造了媒体,媒体也在塑造着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让我们的认知发生大的变化,通过互联网去获得大量的知识,我们才能更好的教好学生,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未来的学习无处不在,任何学习者都可以凭借网络获取知识 ,如果我们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时代淘汰。所以我们只有不段更新自己的基本知识结构,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的教好下一代。正如余老师说的:今天的教育和老师不生活在未来,未来的学生将生活在过去,如果不改变,就被时代改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