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丹思心舞
原作:克里希那穆提
译者:胡因梦
说明:此书根据主题将克里希那穆提的演讲片断选取汇编,原书有很多反复陈述之处。小结将同一主题好几节的意思作了概括和简单诠释、点评、延伸。前8期在小号新的遇见发布,现收归到丹思心舞的《读书观影》文集,并从第9期起由丹思心舞发布。
概括和解读下今天读的几段:
这几节仍是从洞察实相的反面重申思维的局限以及如何“不费力”地解脱,而不是挣扎在相反面之间的冲突当中。
“所有的思维都是不完整的”,无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心的每个部分都受到制约”。既然有局限,“思想是不可能自由的”,如果想要从这份局限中“解脱”出来,我们又会陷入另外一种局限和冲突。“若想解脱心中的制约,必须在没有念头的情况下看到制约的整体活动”。“单纯地觉知自己的局限”,而不是“制造出另一种抗拒的模式和局限”,才能“烧掉所有的烦恼”。
如何真正地觉知这份制约?克氏批判了精神分析的做法,认为“在分析的过程中,永远有一个分析者和被分析的对象,永远有一个观者在那里诠释另一个被观的人,也就是能观与被观的二元对立”,分析或反省是“根本无法厘清潜意识里的负担”的。只有彻底认清这一点,让自己这个人跟问题合一,“不再是一个区隔出来的独立存有”,这个时候才能从这种局限中解脱出来。
这种“解脱”要借助于:
1、体验空当:
“如果非常仔细地观察,你会发现心念活动虽然快速,但念头与念头之间还是有空当。这个空当就是与前念与后念无关的空寂。这个空当与时间无关,而一旦发现这个空当,充分经验到这个空当,就能使你从念头的制约里解放出来——或者应该说解放的状态就出现了......心若是不把念头延续下去,而能自然地止息在那空寂的状态里,就能从过去的背景里解脱出来。”——<五月三十日 念头之间的空当>
2、观察习惯:
“你必须去观察习惯是怎么养成的,若是抗拒或否定了某种习惯,一定会制造出另一种习惯。重点在于彻底意识到习惯的形成,这样你就会看到自己不再放任习性。抗拒、对质或否定习惯,只会使他延续下去。”——<五月三十一日 观察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只有一颗迟钝而沉迷的心才会执著和制造出习惯。一个随时留意的心——留意自己如何说话,手如何活动,感觉和思想如何生起——你就发现自己已经不再形成进一步的习惯。”——<五月三十一日 观察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收获和疑问:
至此,我更彻底地了解到克氏主张通过当下的、瞬间的个人觉知来了悟“实相”,从而得到“立即解脱”而不是“渐悟渐修”,反对借助任何跟记忆相关的经验、思想、语言和外在的权威去认知事物,因为后者所认识的是局限的、偏离真实的。
克氏关于发展空性的觉知力的主张,对于破除传统思维、既有经验的束缚去认知和理解当下的状态是很有意义的,他揭示的认知“局限”确实也是普遍存在的真实情况。
但是这里我仍然存有疑问:
1、当下觉知到的是当下的实相,但是不代表下一刻还是实相,而且它是某个人某一刻的觉知,那么这份觉知是不是同样也是有局限的呢?有没有一个“全景”的实相呢?
2、记忆和后知后觉真的毫无意义吗?如果记忆的图景也是曾经的某个当下收取下来,当时头脑不解、也未触及心灵,而在后来的某刻浮现起来,让人有所了悟,就不是实相了吗?克氏主张的“顿超时空”的当下了悟是不是另外一种执着的理想呢?
3、面对冲突和纠缠,进入空寂是终极解决之道,但人们常问的正是“如何放下各种纠结”,克氏否定了任何中间道路,如何让这种空性顿悟的修行更加普适、易行?
4、克氏将其主张用语言表达出来,编集成了书,也是一样有被断章取义地理解、被教条化、权威化的风险啊,对这点如何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