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的角度看,客户购买产品时,购买的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承载的服务,产品只是服务的载体而已。
当然,在过去,产品服务一体化,很难将产品和服务分开出来。比如鞋子,服务是这双鞋子,产品也是这双鞋子,做不到只要服务,而不要鞋子,因为服务产品一体化了。不过现在,有很多也还是做不到。最好的,就是将产品归厂商,服务归客户。
为什么只要服务不要产品?
因为购买产品会存在风险,而服务不会。
比如空调。
我们购买的是能够调节温度与空气这项服务,而不是空调这台机器本身。机器会出故障,而服务不会。你给我提供多少服务,我就支付相应的服务费,客户无须担心机器,因为用户无需知道这项服务是由那台机器提供的,也没必要知道,客户需要关心的是这项服务能不能得到满足。
目前,很多厂商都提供了保修,好一点的还有包换等保障,不过这种保障是有期限的,在这期限之内,客户购买的就是服务。这便是一种产品的服务化。
产品的服务化是一种趋势。
互联网的出现促进了产品的服务化,并提供了可行性。
比如云计算。
以后将会有这样的一个场景:客户只需要一个终端,将自己的需求发送给云,云将相应的结果反馈给客户,此过程中,客户购买的只是云的这一项或多项服务,并不是云这个产品。至于这个云是给一个人用,还是多个人,客户不会管,客户需要的仅仅是服务而已。如此,客户则不用担心这个云的搭建、运维、维护等一系列问题,关心的是自己的服务能不能得到满足。
如此甚好。
人是特殊的“产品”,承载的自然是特殊的“服务”。
服务性行业很多地方都有,为何唯独东莞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一方霸主,被冠之性都?
改革开放以后,东莞依靠其廉价的劳动力成为内地连接港澳台的中转站,承接了地区的产业转移,走上了以制造业为其主流的经济模式。1986 年,东莞被称作广东四小虎之一时,有媒体曾如此描述,“如果说中国是‘世界工厂’,那么东莞就是‘世界工厂的工厂’”。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庞大的外来务工人群。据统计,东莞 1988 年被设为地级市时,全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占了总人口的近 4/5。外来务工人员一无夫妻同行,二是缺乏健康的文娱活动,旺盛的生理需要催生了色情行业的市场。如果说这就是东莞脱颖而出的原因,未免有点牵强,需求的存在,绝不是市场繁荣的充分理由。从这些方面来说,还有其他的城市拥有比东莞更为优异的条件,比如深圳。
那么深圳为什么没有“胜出”?
因为深圳是国家点将的城市,是明星城市,是面子城市,服务性产业自然会受到多方面的抑制,很难形成市场自由。东莞就不一样。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它的“成功”,有两个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一,先进的管理理念;其二,充分的市场竞争。在东莞早些开场的都是港台地区的老板,他们引进了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一个有竞争的市场是健康的市场。充分的市场竞争引导和约束着行业的自律发展。在两相促进下的情况下,最终实现了市场的繁荣。而充分的市场竞争的产品,一定是物美价廉的,比如东莞的服务,就一定要比外围女 1-2w 一晚上,要好很多,价格却还不到十分之一。这和现在的互联网产业很相似,就拿网盘来说吧,开始需要花钱才能买到空间很小的网盘,随着市场的自由竞争,大家争着争着,就都免费了,且是大容量得,这就是充分的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好处。
从东莞的服务性行业模式中,对于做好产品的服务化,会有那些启发呢?
其一,先进的管理理念。
在央视曝光的段落中,你会发现每个小姐的价格都有不同,但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如果用一个客户打分系统来定价,那就真逆天了。实际上,可能是妈妈桑的随口定价,创造的只是一个价格变化,让你有一个比价的感知。消费者只会比较价格,不会判断价格,换句话说,消费者只知道贵了还是便宜了,并不知道该多少钱。比如一张二十年前刘德华的唱片,你说值多少钱?你肯定不知道。如果我告诉你二十年前邓丽君的唱片值五万,你大概就有了一个判断。所以在产生了价格比较之后, 用户的选择就会更加干脆,大部分人会选择价格中间的,但在这个行业,也许会选择价格最高的。当然这也许也是妈妈桑来控制每个人工作量和收入的办法。[1]
其二,优质的品牌产品。
一流的产品,才能承载一流的服务。在央视曝光的段落中,我们可以看到,首先,东莞服务是标准化的,不但有时间的标准 2 小时,还有服务项目的标准,五六十项的流程化服务,一下子建立了自己的行业壁垒,这是典型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优质的产品让用户惊叫。[2]
其三,节点化营销,注重互联。
之前是小姐穿着衣服站成一排让客户挑,有一家则很有创新地搞了一个透明的房间让小姐跳艳舞。客户每拉一次帘子就换一批小姐,直到客户满意为止。十多个小姐站成一排让客户挑选,模式老套,观念陈旧,很难彰显个性特点,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将十多个小姐分成若干组,化整为零。节点化呈现,拉网式营销。每个节点(每一组小姐)都彰显自己的特色,价值在节点互联(每拉一次帘子,就换一批小姐)中体现。这样一来,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用户体验也得到了提升,实现了双赢。
其四,互动,提升用户体验。
如果站在移动互联网经济模式的角度上来说,此种模式也不失为一种堪称经典的 o2o。很多人为什么愿意在淘宝、天猫等(线上)购买东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便宜。那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喜欢在实体商店(线下)买东西?原因是获取用户体验。
能不能将两者联系起来?
这就是 o2o。
以零售为例。
某一客户走进超市(线下),选中某一商品,然后在网上(线上)付款,付款后提货走人。此过程中,实现了线上线下同价,还获取了用户体验。
多好呀!
现在做单纯的线上或是线下都是不完整的。不能把线上作为线下的补充,也不能把线下作为线上的推广,要联合起来嘛,通过线下促进线上,通过线上推广线下。当意识到微信在移动支付领域的震撼时,为了挽救自己的颓势,马云大力推广来往。由此可见,o2o 将会带来商业模式的革命和洗牌。(关于如何实现线上线下相互推广促进,在这里就不论述了,以后有机会再讨论)
再回过头来看看东莞的服务性行业,是如何完成“线上线下”和完美的用户体验的。
客户一走进来,拉开帘子,看到三位小姐在跳艳舞,客户可以看到小姐,而小姐却看不到客户,拉一次帘子换一批小姐,直到客户满意为止,客户看中哪一位小姐即可选下,这好比网上下单(线上)。在拉帘子和小姐跳艳舞的过程中,客户得到了体验,尤其是小姐跳艳舞为半裸状态,更是将体验推向了心理学的高度,这种用户体验模式是否值得移动互联网效仿呢?客户享受完服务后,付款(线下),“线上线下”同价。
享受的是服务,却不带走产品,实现了产品与服务的分离。
这是不是可以为产品的服务化提供借鉴呢?
这就不得而知了,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参考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