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泥伴守京华暖,故亲渐解岁月结:晓妍与陈默的相守里,藏着时光的温柔(第十九集)

火车驶离城郊陶泥店所在的街区时,我怀里的购物袋还带着余温——里面装着陈默特意买的保健品,有鱼油、蛋白粉,还有两盒适合病人吃的软糕,最底下压着那盒老字号陈皮红豆沙。这豆沙是城郊老铺子的招牌,红豆熬得沙软绵密,陈皮香渗在甜里不腻口,陈默说他亲妈王慧兰是南方长大的,小时候外婆总给她熬,后来去了北京打拼,再也没吃到过这么地道的味道。

指尖摩挲着袋角,我忍不住看了眼身旁的陈默,他正盯着手机屏幕,眉头拧成疙瘩,屏幕上是他大姨发来的消息:“你妈今早没吃多少,说胃里发闷,护士给她煮了粥,也只喝了小半碗。”

“别太急,等咱们到了,把豆沙热给阿姨尝尝,温软好消化,说不定她就有胃口了。”我把剥好的橘子递到他手里,陈默接过时指尖有些凉,抬头看我的时候,眼里满是歉疚:“晓妍,等下见到我妈,她要是说你开陶泥店的事,你别往心里去。她当年跟我外婆吵翻,就是嫌做红泥不赚钱,一个人拎着行李去北京拼,风里来雨里去这么多年,总觉得只有钱才能让人踏实,所以一直不赞成我跟你守着陶泥店。”

我笑着点头,想起上个月陈默爸妈来陶泥店的场景——那是陈默的亲爸和后来照顾他长大的妈,亲爸扛着一袋子刚摘的橘子,那位妈拎着保温桶,进门就往我手里塞:“晓妍啊,我熬了银耳羹,你和默默忙起来总忘了吃饭,得补补。”那天她跟着我学揉红泥,捏了个歪歪扭扭的小兔子,笑得眼睛都眯了,临走时还把传家宝银镯塞给我,说“这镯子传了三代,现在给你,以后你和默默好好的,比啥都强”。可这次要见的王慧兰,是陈默血缘上的亲妈,是电话里说“玩泥巴养不活自己”的“王总”,身上的干练劲儿,和那位妈身上的烟火气完全是两种模样。

到北京西站时已是傍晚,风裹着深秋的凉意,吹得人脖子发紧。陈默拎着购物袋,紧紧牵着我的手往医院走,路上还特意跟我念叨:“我妈以前总说,北京的红豆沙要么太甜,要么没陈皮香,这次咱们带的是老铺子慢火熬的,她肯定喜欢。”他说话时的语气带着点怀念,我看着他小心翼翼护着购物袋的样子,突然觉得,再强势的人,心里也藏着柔软的旧时光。

病房门推开时,病床上的王慧兰正靠在床头看文件,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即使穿着宽松的病号服,也难掩身上的气场。她看到陈默,手里的文件顿了顿,语气没什么起伏:“回来了。”陈默快步走过去,把购物袋放在床头柜上,握住她的手:“妈,您怎么样?医生说您肝上有点问题,得好好养着,怎么还看文件?”“公司的事没处理完,放心不下。”王慧兰的目光扫过我,落在我肩上沾着红泥的帆布包上,眼神里多了点审视。

“这位是?”她开口,语气平淡。陈默赶紧拉过我,声音带着郑重:“妈,这是晓妍,就是我跟您说过的,和我一起开陶泥店的,也是我想一辈子在一起的人。我们带了点保健品,还有您爱吃的陈皮红豆沙。”我赶紧把红豆沙从购物袋里拿出来,递过去:“阿姨您好,我叫晓妍,听说您喜欢南方的手工豆沙,就特意在城郊老铺子里买了点过来,温着吃刚好。”王慧兰接过盒子,指尖没碰我递过去的手,只淡淡“嗯”了一声:“辛苦你跑一趟。默默,你跟我进来,我有话跟你说。”

隔间的门关上后,我坐在外面的塑料椅上,从包里掏出那个锦盒——传家宝银镯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缠枝莲纹的刻痕里还藏着岁月的痕迹。我摩挲着镯子,想起陈默说的往事:他外婆当年是老陶泥厂的老手艺人,做红泥摆件很有名,街坊邻居都爱找她定制,我外婆和她还是老相识,年轻时常一起揉红泥、聊手艺。可王慧兰总觉得做红泥不赚钱,劝外婆别做了,说“妈,咱们去北京闯闯,肯定能赚大钱”,外婆不肯,说“红泥是根,我走了,这手艺就断了”,两人吵了好几次,后来王慧兰干脆收拾东西,一个人去了北京,再也没管过家里的红泥活。

没过十分钟,隔间的门突然被推开,陈默脸色难看地走出来,王慧兰跟在后面,眉头拧得更紧。“晓妍姑娘,”她先开口,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势,“我知道你和默默感情好,但陶泥店那生意不是长久之计。我已经在公司给默默留了副总位置,下个月就能入职,你要是愿意,也来北京,我给你安排个行政岗,朝九晚五,比在城郊捏泥巴安稳。”

“妈!”陈默急了,声音都提高了些,“晓妍的红泥不是捏泥巴,那是她外婆传下来的手艺,我外婆和她外婆当年还是老熟人,一起守过红泥窑!您当年跟我外婆吵架,不就是嫌红泥不赚钱吗?可外婆守了一辈子,靠红泥暖了多少人的心您知道吗?”“暖人心能当饭吃?”王慧兰冷笑一声,“我当年就是看着你外婆做红泥赚不到钱,冬天手上裂满口子,连给你舅舅交学费都得跟邻居借,才咬牙去北京的!我不能让你走我的老路,更不能让你耽误人家姑娘!”她的声音越来越高,胸口微微起伏,看得出来情绪很激动。

我赶紧拉住陈默的胳膊,轻声说:“阿姨,您别生气,身体要紧。我知道您是为默默好,但红泥对我来说不只是手艺——您看这个。”我打开锦盒,把银镯递到她面前,“这是默默那位妈送给我的传家宝,她说‘日子过得好不好,不在赚多少钱,在心里暖不暖’。我们守着陶泥店,虽然赚得不多,但每天能做喜欢的事,能让小朋友们爱上红泥,能让老人们想起以前的事,心里是暖的,这就够了。”

王慧兰盯着银镯看了很久,指尖轻轻碰了碰缠枝莲纹,眼神里的强势慢慢淡了些。她沉默了几秒,语气软了下来:“既然你们都想守着那店,就先好好做着吧。只是默默,你得照顾好自己,也别让晓妍受委屈。”陈默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惊喜的笑容:“妈,您放心,我肯定不会的!晓妍也会好好的!”

那天晚上,我在病房里的折叠床上将就了一夜。凌晨时,我迷迷糊糊听到动静,睁开眼看到王慧兰正坐在床头,手里拿着那盒陈皮红豆沙,借着台灯的光看包装上的老铺子地址。“阿姨,您怎么醒了?”我赶紧坐起来。她回头看了我一眼,语气平和了些:“有点饿,想看看这豆沙是哪家铺子做的。”我赶紧起身,“我去护士站借微波炉给您热一碗吧?温着好消化。”她没拒绝,只是点了点头。

豆沙热好后,我递到她手里,看着她小口吃着,突然听到她说:“这味道,跟我小时候我妈给我熬的一模一样。那时候她忙完红泥活,总在煤炉上炖一锅,我放学回来就能喝到,陈皮香能飘半条街。后来去了北京,再也没吃到过了。”我心里一动,轻声说:“要是您喜欢,等您病好了,咱们回城郊,我再带您去老铺子买,还能去陶泥店看看,那里有我外婆和您外婆当年用过的老窑具,说不定能让您想起以前的事。”她没说话,只是慢慢吃着豆沙,眼神里多了点柔和。

第二天中午,陈默去买饭,病房里只剩我和王慧兰。她突然指着我帆布包里露出来的红泥小兔子,问:“这是你做的?”我赶紧拿出来,递到她手里:“是,昨天出发前给小朋友们做的,还没来得及送过去。”她捏着小兔子,指尖轻轻摩挲着红泥表面,突然说:“你外婆做红泥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把泥揉得很软,连纹路都捏得很细?我小时候看我妈做,也是这样,慢腾腾的,说‘急了做不出好东西’。”我愣了愣,才点头:“是,外婆说红泥得用手心的温度揉,才会有灵性,细节得慢慢抠,才好看。您妈妈说得对,急了做不出好东西。”她沉默了一会儿,嘴角轻轻动了动,像是想起了什么温暖的事。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相处得越来越融洽。王慧兰不再提让陈默回北京当副总的事,反而会主动问起陶泥店的日常:“小朋友们都喜欢做什么样的红泥摆件?”“你外婆和我外婆当年一起做过什么样的红泥活?”有一次,她还让我教她揉红泥,虽然手法生涩,捏出来的小鸭子歪歪扭扭,但她笑得很开心,说:“原来揉红泥这么有意思,以前总觉得是浪费时间,现在才知道,慢下来也挺好。”

周五那天,医生说王慧兰的病情稳定了,可以出院回家休养。收拾东西时,她把那枚传家宝银镯递给我:“你戴着吧,默默那位妈把它给你,是真的认可你。”又指了指床头的红泥小兔子和没吃完的陈皮红豆沙,“这两个也带着,回陶泥店给小朋友们,豆沙的包装别扔,以后我还想去老铺子买。”我接过银镯,心里暖暖的——她终于理解我们了,也终于愿意面对那些关于红泥的旧时光。

出院那天,陈默去办手续,我和王慧兰在楼下等。她突然说:“等我休养好了,就去城郊的陶泥店看看,也去老铺子买些陈皮红豆沙,顺便……看看你外婆和我外婆当年用过的老窑具。要是可以,我还想跟你学做红泥小鸭子,就像我妈当年做的那样。”我惊喜地看着她:“真的吗?我们随时欢迎您来!到时候还能给您讲我外婆和您外婆当年一起守红泥窑的故事。”她点了点头,阳光洒在她脸上,柔和了她平日里的强势,眼里甚至多了点期待。

我们陪王慧兰回了她在北京的家,是一套宽敞的公寓,装修得很精致,却少了点烟火气。晚上,我和陈默在客房收拾东西,王慧兰突然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个旧盒子:“你们看看这个。”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块褪色的红泥坯子,上面还留着半个模糊的鸭子形状。“这是我妈当年没做完的红泥小鸭子,”王慧兰的声音有些哽咽,“我去北京的时候偷偷带来的,这么多年一直没敢拿出来看,怕想起以前的事。现在觉得,该好好珍藏了,也该回去看看她当年守过的红泥窑了。”

陈默握住她的手:“妈,以后咱们常回城郊看看,看看外婆留下的红泥,看看陶泥店,您也能多跟晓妍学学做红泥,听听两位外婆的故事,挺好的。”王慧兰点了点头,眼泪掉了下来,却带着笑容:“好,以后常回去看看。”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看着窗外北京的夜景,心里满是暖意。虽然王慧兰曾不理解我们、抵触红泥,但现在,她终于解开了心里的结,愿意走进我们的世界,愿意重新触碰那些关于红泥与亲情的旧时光。只是我突然想起,外婆的旧日记里还提过,她和陈默外婆当年一起做过一批“红泥相守”的印章,后来因为矿难,只剩下一枚——那枚印章现在就在我手里,不知道王慧兰看到它时,会不会想起更多关于两位外婆的故事?

这个疑问像一颗小小的红泥种子,落在我心里。接下来,等王慧兰休养好,我们一起回城郊的陶泥店,会不会发现更多关于两位外婆的往事?王慧兰学做红泥小鸭子的时候,会不会从红泥的温度里,感受到她妈妈当年的心意?而我们的陶泥店,又会因为王慧兰的加入,发生什么样的新故事?

或许,红泥的故事里,本就藏着跨越时光的亲情与和解。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握紧彼此的手,守住心里的喜欢,让这份温暖,一直延续下去。只是不知道,接下来的旅程里,还会有什么样的惊喜与感动在等着我们?


茶楼的装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