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的方向由渠道决定;没有渠道的水只会向四面八方渗透,然后渐渐消失在土地之中,永远到不了大海。
时间也是一样,如果没有重点的使用,它会消失于无形。我们学习时间管理正是为了聚焦于自己的渠道,让时间向我们想让它去的地方。
最近有关机构对30名25-55岁的各行业、各级别的公司白领发起调查,职场8小时外,白领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调查中,阅读、运动、约会、陪伴家人是白领下班后的四大时间支出。
不过,近五成白领每天阅读时间在30分钟以下,运动时间也在30分钟以下。22名有伴侣的白领,每周与伴侣外出平均2次。10多名白领坦言不能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
“计划好的亲子同乐和悠闲阅读,被突如其来的工作打断,是常有的事。”身边的白领朋友无奈地说。
我的朋友小张是一名销售员,面对顾客时她总是“反应敏捷”,和同事聊天也总能“妙语连珠”。但一下班,她就感觉自己像“死机”了一样,不想多说一句话。
“乘公交回家时,我习惯面对窗户,尽量避免和别人有眼神交流。”张叶说,下班后可以面无表情,在她看来是件很幸福的事。
在工作、应酬和家庭中,人们扮演的角色不同。在角色转换时,人们往往会忽略家庭角色对人的期望,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休息方式,没有很好地考虑家人的感受。
作为单位员工,即使工作繁忙,也应给予工作和生活同样的重视。用人单位应像西方很多国家那样,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一些让员工及其亲友共同参与的活动聚会,促进情感交流。
一家基金公司老总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营销策划部女士到总经理办公室,毫无征兆地要求离职,老总按照惯例问她原因,女士突然掀起了自己的头帘,露出花白的发根说:“其实,我的头发是染的,来公司前还是黑发,近几年头发不断变白且脱发厉害。”
这位总经理惊讶得无话可说――这名女士只有30岁,正是爱美之时。
事实上,职场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上班要完成老板交待的任务,下班要周旋客户的应酬。至于锻炼身体、学习充电、朋友聚会、家庭关系、身心娱乐等等,那是退休以后的事情。
无休闲,不生活
列宁说过,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新周刊》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个物质丰盛、诗意寡淡的时代,一个盛产亿万富翁、欠缺生活家的时代,一个“有一种毒药叫成功”而人人饮鸩止渴的时代,一个集体沉迷于高速工作、功利社交、名牌消费的时代。
的确,为了事业有成,为了不落后于人,我们应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兼职、加班。但终极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如果我们变成只会工作、学习的机器人,那一切“成功”都是失败的。
正如歌曲里唱的:“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
上班的时间去哪儿了?工作了。下班的时间去哪儿了?工作了。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皱纹了。
无论你的工作有多忙,记得把业余时间分成五份进行投资:
增加对身体的投资,让身体始终好用;
增加对社会的投资,扩大你的人脉;
增加对学习的投资,加强你的自信;
增加对旅游的投资,扩大你的见闻;
增加对未来的投资,增加你的收益。
好好规划落实,你会发现你的人生逐步就有了大量盈余。或许,我们应该换一种生活方式,尝试一种业余爱好,去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欢乐;寻求一种运动,去体验挑战带来的刺激;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去探索世界的奇妙。
按照你的新奇的想法,开始行动吧!如果别人再问起“你的时间去哪儿了”,我们会说:“去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