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

今天上午,我们六年级语文研修组在东夏峰小学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

有两位老师执教《浪淘沙》其一。在这次活动前,我们已经进行了线上研修,针对她俩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交流。

先有晋老师讲课。晋老师开始从单元整体出发设置了情境,引出诗题,并板书。然后设置了四个活动开展自己的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对诗内容的理解,完成板书:前两句写景:奔腾壮阔,后两句志向:国泰民安。总结得出:诗言志。

崔老师则用了三个任务,层层递进,完成对诗的理解和感悟。设计精巧,环环相扣,学生的进步看得见,突破了重难点,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很好。

在处理感受刘禹锡的人物形象时,两位教师都引用刘禹锡的相关诗句与其他诗人遇到相同境遇时的诗作进行对比,从而深刻感受刘禹锡的乐观豁达。不过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晋老师侧重于自己语言的描述,而崔老师不仅将两位诗人的相关诗句并列出示,而且还用语言进行描述。个人认为,崔老师处理的更细腻,收到的效果更明显。

在最后的总结梳理中,晋老师最后落脚到诗,崔老师则重点感悟人的品质。各有侧重,我认为这也正是同课异构的意义所在。同样的文本不同的人进行解读,认识到的也不完全相同。

另外教师的个人素质也决定课堂效果的好坏。晋老师在教学中看错时间,在最后颁奖词的活动中,没有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交流,所以稍显仓促,落实的不好,教学评一致性也没有很好地呈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