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对电影《我不是药神》的讨论,可谓是非常火热。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
主人公程勇机缘巧合下,结识白血病患者吕受益,在自身的经济压力和吕受益的恳求下,非法贩卖印度廉价仿制药,低廉的价格使不少白血病人买得起药,从而救了不少白血病患者的命。程勇靠此发了财,也组建了自己的小团队。但这是非法的行当,程勇自知此路不可长久,及时退出,开了家纺织厂,做起了正当生意。仿制药团队由利欲熏心的假药贩子接手,因抬高药价导致病友不满。被人举报,仿制药团队分崩离析。吕受益也因无廉价药源,白血病恶化而死。这使程勇内心受到煎熬。决定重新拉起团队,甚至自己倒贴钱,去帮助白血病患者。此举引起了公安的注意,最终程勇因非法贩卖假药下了大狱。
这部电影收获了非常高的口碑,主要还是它揭露现实中看病贵、看病难的痛处,尤其是一些国外研制的新药,说它是黄金药片也毫不为过。在电影中,治疗白血病的格列宁,一瓶正版药价格四万,而程勇的印度仿制药进货价只要五百。到底是什么导致正版药价如此之高?真是药厂黑心吗?
一、新药的上市有多难?
在医药领域中,有一个对药物审核最严格、最权威的组织——FDA,全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2001年至2010年,10年中通过FDA审核的新药,一共只有222款。平均每年22款新药。
通过了还不算完,还得继续监控,222款中其中有71款出现过安全性事件,简单说就是,已经通过考核的药物,在后续的使用中有没有发现风险,风险级别有高有低,最严重的是要求强制退市,不许再卖。次一级的是可以卖,但要求添加黑框警告语,因为与带来的风险相比,治好病的收益还是要远高于风险的。所以并不要求退市。最轻的一级是FDA发布的安全性通告,这是专门给医生看的。其中出问题的71中药里面,仅有3种被退市。
222种共有71种存在问题,难道不是FDA太不靠谱吗?
恰恰相反,因为药企是不愿意透露出药品可能潜在的问题的,这样会使药品出现退市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FDA还能有理有据的抓出这么多问题,恰恰说明FDA的监管非常的严格、系统,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流程。就算翻过了FDA这座大山,药企还得考虑怎么收回成本。
二、新药研究的成本有多贵?
如今的一款新药,从论文发表至新药上市,通常要十多年的研发时间,投入的金额高达20亿美元。通过FDA认证上市后,平均也就只有7年左右的专利保护期。保护期过,所有药厂都可以仿制,价格会骤降几倍。药厂必须得7年赚回投入研发的20亿美元,否则就无法继续投入新药的研究。
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本的买卖没人做。政府也不能强制要求药企降价,如果强制要求低价售卖,药企将无法收回成本。将没有任何动力研发新药。医学水平会停滞不前。
电影中印度仿制药,就是在专利期中仿制的,当然是一种侵权行为。但是印度提出,我们国家穷,买正版药治病是不现实的,那么没钱的穷人只能等死。最后WTO与印度达成妥协,印度可以仿制专利期的药品,但有个条件,这样的药品不能出口至国外。所以才有电影中正版药与印度药天差地别的价格。
三、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这对矛盾?
在电影的尾声,程勇出狱,警察曹斌去接他,提了一句,可别再卖假药了,现在格列宁被列入医保了。
药厂要收回成本与病人需要廉价药是一对矛盾,要打破这个矛盾就得外力的介入,政府将其列入医保,即让穷人得到廉价药品,又使药企赚到了钱,这自然是值得点赞的好事情。
但有一件事情值得警惕。在美国,有非常复杂的医保系统,经常性的,使用药的人(病人)与掏钱买药的人(保险公司)不是同一个人。这时人们就没有积极性去控制药的价格。药价自然在糊里糊涂中越来越高。
有趣的是,有一种医疗服务,它的价格反倒越来越低,这是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激光手术,LASIK。
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不在医保的范围中,掏钱做手术的人很在意手术的价格,价格自然越来越低。如果这个手术被列入医保会发生什么事?
涨价,一个具体的人会在意价格,一个庞大的机构可不会在意。若一个国家多数人有医保,那些没有医保的人看到这高昂的药价只能干瞪眼。
对于没有支付能力的病人,医药公司也不是很绝情,他们也有一个特殊通道可以申请打折的正版药。比如辉瑞公司降胆固醇的特效药立普妥,正版药一年花销是3600美元,而获得打折的价格是720美元一年。
人们都崇敬英雄,其实英雄辈出的时代,都是乱世,是乱世成就了英雄。我一点都不希望生活在那个时代。
穷人之所以吃不起药,是因为药企开发成本高,导致药价高。如果有一个好的系统(政策或解决成本问题的方法),能妥善的解决其中的矛盾,使其共赢。远胜于一位救世主,通过损害药企的利益,普度众生。
一个好的系统不会让问题出现,使你发觉问题的存在。英雄是已经遍地起火时,大家眼中正在灭火的人。一个好的社会,更需要的是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