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番茄这种蔬菜,我还真没觉得它有什么不同之处。平常也只当成一种可有可无的蔬菜,对它自然没什么好偏爱的。
小时候家里勤快又会持家的老妈,随便在屋前房后的那个角落找一个空地都能种上几棵番茄。一般在农村里长大的孩子对番茄这种酸味很明显又跟水果差不多的蔬菜是一点都不敏感。吃水果吧,酸味特重没水果好吃;吃蔬菜吧,汁水比黄瓜和丝瓜还多又带着一股子酸味,在物质贫瘠生活条件不好的农村只会遭到嫌弃。
小时候,可以说我很怕吃番茄。在夏天实在没有菜的时候才会选择吃番茄,这味菜既不像土豆、四季豆之类有肉质感,也不像红苕尖和苋菜叶有分量下饭,最多是小孩子平时的零嘴。番茄炒蛋,那不是糟蹋鸡蛋嘛!
老妈大方,才会舍得用鸡蛋煮番茄汤作晚饭吃面条的汤头,但一年夏天那么几个月也就吃一两回就不错了。在农家番茄一般只做替换水果的零嘴,还真的挺少有人拿来做菜用。番茄炒蛋在现在或许是一道挺普通的菜式,而我是外出打工才第一次吃上,就更不用说知道有关番茄的其他菜式。
往前数十年,夏天和冬天的番茄是有区别的。冬天的番茄明显没有夏天番茄的口感纯正有酸甜味,价格也比夏天的多上很多。记得转去十年,夏天的番茄几毛到一块多钱一斤特别便宜,大批量出来堆着卖。有时候买得多,三四毛钱也是可以的。那个时候的番茄明显能吃得出果酸味与清甜味。现在的番茄让我用冷水洗洗吃了,我还真没那个勇气去尝试。一般都会用温开水和盐漂洗,实在是现在的农药太厉害了。
记得小时候的番茄特别难以成熟,一连着十多天时间由微红慢慢变半红实在难以等待。那是宁愿上坡找野桃子和野李子吃,也不愿意吃等得让人烦躁的番茄。长大了,才知道番茄自然红的慢,要在微红、半红的时候摘下来捂一下才能变红,吃起来才不会那么硬。可惜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啊!
夏天雨水多,番茄淋雨后又容易变坏,一年摘种的番茄真能成菜或是放零食的机会也就那么两三次,因此从小我对番茄真心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长大后遇到的番茄又是大棚出品,根本没有经历过阳光雨露和晨曦月光以及狂风暴雨的滋润与洗礼,完全失去了番茄原有的味道实在太可惜了,自然也就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一种蔬菜。想起来就买上两个烧汤,想不起来就当没这个菜。
唯一不能忘记番茄,还能时不时记起有这么一味蔬菜,那可就真不得不说小时候的一件趣事。挖红苕种麦子的季节,柑橘树上的柑橘才刚刚微红偏酸,就算农村的孩子再馋口也有些接受不了。正巧坡上茅坑上的野番茄成熟,只有鸽子蛋那么大一点点的,口感却是极其的清甜有味道。一个院里七八个小伙伴守在茅坑上那一丛丛野番茄等着吃。
那个时候从来不觉得茅坑的粪渣有多脏臭,只要能摘到一颗野番茄吃一口解馋就什么都无所谓。每一年秋耕农忙季节,我都会和院里的伙伴们结伴到坡上的茅坑上摘野番茄吃,时间可以持续差不多十天左右。这样充满期待的日子,一直到升高中才结束,却是儿时最难以忘怀的零食。
秋耕所有的美好都在野番茄上,它陪着我度过儿时极度缺零食的年代,也深深记住了那茅坑上的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