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如果一个人不能象征性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一个大学没毕业的小姑娘在一间咖啡店打工,有一天店主误认为她偷了东西,她感到很冤枉,就争辩了几句,但依然没能证明自己的清白,于是辞职离开。
辞职并没有消除她心中“我没有偷东西,我不是那样的人”的声音。即使过去了很长时间只要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她依然如鲠在喉。她说他的父母从小到大对她的教育是不要轻易和别人起冲突,别人蛮横无理的时候笑笑走开就好,没必要理他。
但是她的内心并没有得到自己的认可,认为算了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当没有为自己的底线站出来辩护的时候,这件事虽然表面过去,却成了她心里的一道坎。
我们在很多人际关系上感觉疲惫无力或者备受折磨,那是什么原因呢?一味地“忍”真的能解决各种人际关系及冲突吗?
当你害怕冲突,面对冲突充满无力感和恐惧感是默默地回避冲突还是担心关系破裂而微笑着委屈求全?如果你因为各种的顾虑而不知道如何化解这些冲突,那么你不妨看看这本书《活出必要的锋芒》。
《活出必要的锋芒》的作者丁锐在书中用了12个大主题、场景案例及实用技能来帮助读者如何勇敢地面对冲突,认清冲突中暗藏的机理,学会如何高效且成熟地化解冲突。正确释放自己的攻击性,可以让你在职场获得更多机会,在亲密关系中获得更多主导权,在社交场合多一些自在从容。
要有不伤人的教养,也要有不被人伤的气场
我们人际关系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有原生家庭、工作关系等等。尤其是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很让人苦恼,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没有边界感。
在工作关系里可以分为四种边界:语言边界、行为边界、观念边界、权力边界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当面损人、背后说人坏话,甚至造谣生事,这就是语言边界,他们用这种方式伤害到你。
还要一些职场环境更加严重,有的人可能会侵占你的利益,在项目中邀功,或者把你排挤下去等等这些就是行为边界。
更有些人会用道德来凌驾你,说你如何不对,或者批评你,证明你是个坏人,为了后续的利益去造成一些不属实的舆论给其他人一些错误的观念,这些便是观念边界。
权力边界容易在上下级之间存在,在工作中让你生闷气,吃闷亏,故意挑剔、指责、背锅等。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正确地怼回去。怼回去不是为了赢,不是为了让自己痛快,而是在受到他人冒犯和攻击时,更好地捍卫自己的权力,守住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
同时我们更加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学会看问题,不能拿结果说事儿。比如有些人会对你说:“我是为你好。”事情没有绝对,但一定会有善恶,我们要学会区分,所以凡事要一个标准或者是底线,这样我们的思路才会相对的清晰,不会在危机中过于慌乱。
《活出必要的锋芒》这本书的案例讲解非常详细,相似的案例可以作为参考,但是每个人遇见的人遇见的事还是有着千差万别的,不要因为看到锋芒这个词感觉有些锐利,身上就竖起了坚硬的刺。锋芒不是拿着戾气到处怼天怼地怼你看不惯的人。
活出锋芒希望你尽量不要委屈自己,活出自己的个性,不奢求也不随便低头,做真实的自己,爱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