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阿德勒作为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我个人对他有好奇;一个从小体弱多病,不受父母重视;童年坎坷的人是如何成为心理学家的?带着对他本人的好奇和我自己的疑问,我先看了他的《自卑与超越》说实话我最初看这本书,是被它的书名吸引;因为我自卑。
但看到最后我无法准确理解他的意思,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清晰的脉络表达出他的观点;之后我看了《被讨厌的勇气》这本更浅显易懂,而且两人对话的方式;添加了不少趣味,让我在阅读中思考剖析自己;重新看待自己。
原因论与目的论
以前我认为一个人的处事方式和性格跟他的过去密切相关,人的行为受他的过去影响,也就是心理创伤;然而阿德勒否认心理创伤,他认为一切源于目的,为了达成某种目的;才有的行为,原因只是逃避的借口。
这个观点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其实我一直觉得过去对我影响挺大的;承受了不少童年时期本不该有的压力,人变得敏感爱哭;尤其青春期那几年,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默默哭泣了许多个夜晚;或者是找个拙劣的理由,大发脾气。
但阿德勒提出行为是目的驱动的,我深入思考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我需要被人关注,缺乏安全感的我被人关注才更安心。因此我发脾气不仅仅是心烦,也有关注这个目的存在。
自卑感与自卑情结的区别
这二者的区别我也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才清楚的;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是与自己比较的正能量,一个是与他人比较的负能量;与自己比较,总会成为更好的自己;与他人比较是没有尽头的,因为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就算你已经够优秀了,也一定会有比你更强的人存在。
如果因为他人的强让你没有了信心,只会一味地心理不平衡;用不甘的口气说:要不是因为某种原因,我也是可以的;那么失败的结局已经注定了,一个不能正视自己问题的人;不可能超越自己,书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要关注被给予了什么,而是要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我们不能选择生活是怎样的,却可以选择生活方式;把目光投入到自己身上,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自由的代价
阿德勒的核心观点:人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人是群居动物;所以往往需要他人的认可,而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会按照他人的期待行事,即便会很受束缚;想要真正的自由,就要有被讨厌的勇气,不管他人是怎么看的,依照自己的内心;可这个勇气不是人人都能有的,拥有被讨厌的勇气的人,势必会被大多数人排斥;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
坦白说,我是个懦弱的人, 用书中的语言说的话就是自我意识过剩,我很关注我自己;做事情不够果断,我就属于那种想的多,做的少;还总担心做不好。我挺讨厌自己这样的,但书中有一句话让我特别受震动;‘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喜欢的人,别人又怎么会喜欢你?而我们为什么会对自己有各种各样的不满意呢?不就是因为觉得其他人比我们都好,但这样到底是为了自己活着,还是为别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首先我们要爱自己,活出自己的样子。
简化人际关系就要做到课程分离,不要干涉别人的课程,正确的人际关系是横向的,也就是平等的;与地位和经济条件无关,但大多的人际关系是纵向的,由此变得复杂;但课程分离不等同于什么都不管,就像孩子的学习;可以协助引导,但不要强制,把握好距离是最重要的。我觉得书中那个谚语挺有意思,把牛带到水边;不能强迫其喝水,那不是你的课题,那是牛自己的事情了。
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活在当下
人的一生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这是我思考了很久,也没有一个准确答案的事;书中说:人的价值在于被他人需要,而活着的本身就是意义,我认为他这种观点跟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有一些相似,人只想着朝着目标前进,却忽略了其实过程它是目标的组成部分;人的一生从牙牙学语,到垂垂老矣,不过是百年时间,但也有很多人,生命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凋谢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没办法改变;可我们只要认真活在当下,过好每分每秒;就是给人生添上一笔又一笔绚烂的色彩。
这本书褒贬不一,有人说很鸡汤,有人说是本很暖心,给他很大启发的好书,就我个人而言虽然不是所有观点都认同;但还是很好的一本书,它使我反思了自己,五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