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自己的情绪,满足自己的需求

当代人最擅长的两件事:一边熬夜刷手机,一边搜索"如何早睡早起";一边暴饮暴食,一边收藏"轻断食食谱"。我们像是个永远在自我惩罚的西西弗斯,把情绪当敌人,把需求当奢侈品

心理学有个"情绪颗粒度"理论,说的是情绪识别越精准,心理越健康。但现代人识别情绪的能力,简直像直男分辨口红色号——除了"开心"和"不开心",顶多再加个"还行"。我闺蜜上周一边吃炸鸡一边哭,问她怎么了,她说:"不知道,就是突然很想哭。"结果发现是连续加班两周后,身体在替她说:"再这样下去我要罢工了!"后来她给自己放了三天假,回来时容光焕发得像换了个人。

需求被压抑的危害,堪比把可乐使劲摇晃还不让开盖。我同事老张是典型"老好人",有次团建他明明海鲜过敏,硬是笑着吃完一盘螃蟹,结果半夜被送急诊。医生问他为什么不说,他挠着头:"怕扫大家的兴。"你看,连身体都在抗议:你不在乎自己,谁会在乎你?

《情绪革命》里说,压抑情绪会导致"情绪便秘"。想想确实如此,那些憋着的怒火、咽下去的委屈,最后不是变成乳腺结节,就是变成胃溃疡。我表姐以前是"忍者神龟",直到有次在超市因为抢不到特价鸡蛋突然崩溃大哭,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三年没休过年假。现在她每周雷打不动要给自己安排"发呆时间",美其名曰"情绪SPA"。

其实满足需求不需要惊天动地。就像我家楼下王阿姨说的:"想吃糖醋排骨就做,想睡懒觉就关闹钟,人生短短几十年,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她六十多岁开始学油画,现在作品挂满了老年活动中心,每幅画签名都龙飞凤舞写着"开心就好"。

所以啊,与其做情绪的判官,不如当自己的知己。情绪是信使,需求是指南针,它们不是在捣乱,而是在说:"嘿,该看看我啦!"记住,世界上最贵的奢侈品,是一个不委屈自己的灵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