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向一个信仰佛教的男生讨教什么叫相由心生。他很认真地解释道:“简单地说,就是你心里怎么想,你的面相就显示出什么样的状态。”我知道男生怕我们听不明白,说的很通俗。他的解释让我想起了心理咨询师理论中关于阐述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的一段话:
“一个人遇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手舞足蹈,欢快地向别人述说自己内心的体验。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他有正常的精神与行为。”
反之,称为异常状态。当然,我知道,相由心生与上述这段话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不知何故,我由此及彼联想到这段话,而且还进一步联想到:其实佛教里经文和心理咨询师的理论有些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相由心生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它强调的就是内涵的重要性。若一个人慈悲为怀,那么他的容貌也会显得慈善可亲;若一个人心怀鬼胎,那么他的面貌也会晦暗无光;一个人如果读书万卷,那么他会有书生气质;一个人如果修养很高,那么他给人的感觉就会很大气。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前面说到的那个男生,他的相貌的变化即可验证。他心底善良,容貌也越来越清秀了。他笑起来很动人,眼睛大大的,睫毛长长的,正好吻合了他的名字:含笑。一个很干净的男生,有着超出凡尘的气质,但是仍然生活在凡尘中,仿佛出污泥而不染。叫人心生欢喜。
相由心生的现象也给美女们一个提示:人的心态非常重要,即心态决定一切。如果只注重外貌的修饰,不注重内在素养的提升,那么,即便外貌美了,也很难遮掩内心的空虚和自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观书有感》就是“相由心生”和“境由心转”的形象解释。半亩方塘为何那样清澈,景色为何那样空灵,引发的想象为何那么丰富、美妙?“为有源头活水来”。由此,我还想到:为何有小朋友提笔就愁眉,其实,不是笔头干涩,是心灵干枯,缺乏优秀文学作品这个源头的滋养。
相由心生,在现代心理学研究和医学研究中也得到的证实。一个人在病中和病愈后的精神面貌是截然不同的,同样,一个人的容貌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前后变化也是非常明显的。由此,相由心生在心理咨询中也得以运用。例如:心理咨询师理论中“身体语言沟通”部分。身体语言是非语词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妆饰、人际距离等。人们可以通过身体语言表达丰富的意义。所以,心理咨询师也可以通过来访者的身体语言发出的信息来解读他的心理世界及其变化。当然,相与心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从此及彼,由彼及此的关系。诚然,人们心理的变化往往会有蛛丝马迹的外露,但是,人的心理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要想准确地了解来访者的真实意图和情绪变化,还需要多方面信息的整合,仅凭外在的表现不一定能准确地追溯到内心深处。
相由心生,运用的面是十分广泛的。林肯在招聘求职者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40岁以前的脸是父母决定的,但40岁以后的脸却是自己决定的,他要为自己40岁以后的长相负责。
前面讲到的那个容貌清秀的男生,我们一起参观过他父亲的工厂。这个企业家把“相由心生”富有创意地运用到企业管理中。这位行业内的金牌演说家,是这样诠释相由心生的:“产品本身是相,经营观念是心。观念看不见,但是大家可以看到产品,产品是观念的一种外化。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更新经营理念,并通过管理模式的不断转变,使我们的经营理念外化到产品、服务之中。”
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从而赋予相由心生的涵义也不同。这种现象本身也是一种相由心生吧?
作者简介:
危红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领域:恋爱择偶,亲子关系,婚姻关系等。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