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迷失方向的独抚妈妈
督导老师:李松蔚
观后收获:
1. 作为督导老师,开头澄清督导目标,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到受督者。和我们咨询师在做咨询时,与来访者澄清确认咨询目标是一个道理。
2. 如果来访者没有按照原先咨访双方约定的方向走,比如咨询师认为要和来访者探讨个人成长的话题,而来访者却总聊辅导孩子作业焦虑的问题,也没做咨询师布置的作业,这个时候咨询师可能会认为这是来访者的阻抗,咨询师对来访者产生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如果咨询师把自己的专家角色转变成服务者、支持者的角色,来访者可能就不存在阻抗了。
3. 咨询师不要把自己认为对的观点理念给到来访者。后现代主义咨询师会更贴着来访者来工作,让来访者去到ta想要去的方向,而不是扮演指导者、专家的角色。
4. 系统家庭治疗中的“反馈位置”技术:以旁观者的角度对刚才的对话做评论。在心理咨询室里,咨询师和来访者面对面交谈一段时间后,两人走到这个房间的另一个角落坐下,看着刚刚两人坐过的地方,以旁观者的心态,用第三人称来评论刚刚那两个人(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对话,从而促进双方的理解和获得新觉知,还可以借此调整咨询方向,更好地帮助到来访者。
5. 当咨询师扮演权威者角色时,来访者的功能会被弱化,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会反对咨询师(比如不做作业),而咨询师接下来要做的是去“看见”来访者,特别是ta的资源、能力,而不是问题视角一直在找来访者的问题。
6. 要“看见”来访者,咨询师可以列出所有对来访者的担忧点,然后转换成积极视角。比如咨询师担忧来访者道德问题插足别人婚姻5年,而督导老师引导咨询师看到了来访者在这个点背后的9种资源和能力。这种不带道德评判、保持价值中立、积极视角可以让来访者被接纳被看见。
7. 价值观本身没有好坏,但如果咨询师感到和来访者的价值观有很大冲突影响咨询推进时,可以把来访者转介给其他咨询师。如果咨询师接受来访者的一部分而非完全认同的价值观,则可以这么说:作为我个人,我对你XX方面是有担心的(表达咨询师的个人价值观和担忧,不用藏,故意藏可能还会被来访者觉察到),但当我做为咨询师的身份时,我更想听听你接下来在XX方面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