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之初,国庆长假,一洗繁杂,放飞心情,我和家人们一起游览了道教圣地楼观台的如画美景。我们怀着一样一样的渴望心情,瞻仰了道教老祖的仙风道骨,感受了各种各样参天古树的伟岸雄姿,呼吸了这天下第一福地清新超凡的天地气息,将楼观竹海的万杆高竹存放于我们心灵深处,清清节气盈满我们胸怀。我们胸怀仿佛来了一次全方位的彻底洗礼。彻底洗礼之后的我们,心都轻轻然的,张开着飞翔的翅膀,飘呀飘的,飞向了我们也看不见的奇异世界。我们心里的滋味别提有多美了。
天下第一福地自是庙宇轩昂,仙道共聚,经文满目,到处都流转着天下第一的文化底蕴。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一种彻彻底底的目不暇接。在这里,我们不知不觉已沦为无可挑剔的“双眼文盲”,这个字不知怎么读,那个字更不知什么意。满目的茫然无措只能凭借导游那些口吐珍珠的流利解说才能迷雾消散,豁然开朗,重见一片文海新天地。说它新,其实更多的反而是古韵长存。这种新有时是导游们一往无前的大胆开拓,有时是导游们为博诸君一笑的轻松幽默,有时则是我们视野的极大释放。不管怎样,我们从中感受颇深,获益良多。
也许因为这里是道祖福地,我们随处可见些鹤发苍苍的青衣老者。也许他们都是因为处在这样飘逸无比的洞天福地,呼吸了清新超群的天地灵气,这才获得了时光仙灵的真心倾爱,而最终得享世外高寿。看来道祖骑青牛讲经说法已在当地深入人心,得到传承。也许是受道祖感化,受道之人已经有了一颗飞仙之心,也许过不了多久他们即能携鸡犬以升高天。
日已半杆,我们转身向南开始爬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说的也许就是我们眼前的这座山吧!说是不高,可爬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像我这种年纪本可相当轻松,只因一来自己体重过于强悍,大肚难消,肉肉满身,二来时受病痛折磨,腿脚比铁拐李强不到哪儿去,瘸瘸跛跛,移步艰辛,更与《红楼梦》中的跛足道人也差不了多少。自己爬着爬着,就不知不觉被甩在后面。看着人们不断高升,超越自己,也只能听之任之,难不成还要拽住别人以求自己高升猛进?这样的做法也许存在于生活中人们的尔虞我诈,道祖圣地岂可如此!
眼前一片竹海,我望着万杆楼观竹海,叹服其清竹高节,心中若有所思。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有“渭川千亩竹”的记载。汉魏以来,历代朝廷都在这一带设置“司竹”的官职,专门司管栽种采伐和养护维修楼观竹海。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更是进行“南竹北移”工程,将许多名贵品种移植至楼观竹海。其引进地域之广泛,品种之繁多,可谓是前所未有。所有这些举措使得现在的楼观竹海已经成为世界纬度最高,中国北方最大的竹类品种园。园内品种各异,各种名贵品种应有尽有,既有紫竹、湘妃竹、罗汉竹、寿竹、黄杆乌哺鸡竹等名贵观赏竹,也有毛竹、淡竹、刚竹等材用竹,还有红竹、早竹、白哺鸡竹等笋用竹。各种青竹交相辉映,郁郁葱葱。山坡低处的人工竹林与中高山处的天然箭竹林连成一体,蔚为壮观。园内现有18属150个种类的竹子竟相生长,全园竹林面积已达1550公顷,是实实在在的千顷翠竹百般姿,一风摇曳万方波。自己不知不觉就在心中升起一点不一样的文字:
翠叶山风吹响,推出绿浪层层。
耳中竹韵时闻,意味悠悠道明。
望着一望无涯的楼观竹海,聆听着山风吹过时美妙绝伦的竹海涛声,追想着已是过眼云烟的秦汉上林苑和唐宋司竹监时的竹海胜景,自然,那时的楼观竹海规模根本无法与如今相媲美。如今的楼观竹海已远迈以往。我由此联想到一个既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人类想要发展自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是这里有一个如何发展的问题包含其中。我们只有在保护中发展,发展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变成画卷。如果我们在破坏中发展,发展就只会越走越险,会有危难。小到一事,大到家国,莫不如此!这也是楼观竹海给我的一点点小小启示吧!
山路渐高,我观赏着眼前清翠的如画美景,时不时于眼阔处停步回头俯望。山脚下的道观碧瓦参差,掩映于绿树丛中,清新脱俗而愈见遥远隐约。道观外面更广阔的则是山脚下的城市繁华,它将自己宽广的身姿伸展到很远很远的四周空间,打造着很多很多的马路街道,高楼大厦。道观早已不再扩展,而城市却还在不断发展壮大。有一天这座城市没有发展空间了,是否会将道祖的基业拆去,用以扩充城市发展的极大欲望呢?大城市,好大好大的城市,好大喜功的城市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看来我是显而易见的杞人忧天!
何必去想这些,又不关我事,还是接着登这不太高的具有灵气之山吧!
山路蜿蜒曲折,台阶一层一高,真想扶摇直上九云霄,览尽世间繁华!
唉!还是得一步一步来,不然自己可能会粉身碎骨,烟消云散。
一登一高,空气随着我向上攀登,变得愈发清新超然,随处可见些善男信女迈着矫健,有说有笑地走过去。葱郁围绕,香烟升腾,薄雾隐隐,峰恋叠嶂,眼前景色美不胜收。看来道祖选择在此地传经,飞升高天,一来可能是机缘巧合,二来自是精心遴选的结果。看来非此地不足以感悟众生,非此地不足以开派立宗,非此地亦不足以飞升九天。山路蜿蜒,时而陡峭,时而舒缓,于舒缓处皆可一望远处之开眼美景。舒张自己久已疲惫之身心,吸纳山川谷壑跌宕起伏之情怀,顿觉心胸也为之开阔辽远,苍苍茫茫,意味无穷。
峰顶已见,陡峭终被我们踩在脚下。眼前处处峰峦,层层绿鞍起伏不定。身后则是更加遥远的人间烟火,显得越发小巧低矮,眺望远处还是山,山外山,真是山外有高山,人外有高人。也不知道祖是否也有此感呢?《道德经》能流芳百世,长久不衰,只因说出了道祖所悟之无上道化,登上了可道之道的传化巅峰。
当然,楼观台还有许多美景,像位于闻仙沟的闻仙十五潭,景色优美,潭潭不同,每一潭都有着美丽的神话传说。炼丹峰和显灵山之间更是曲折回环,竹木葱郁,溪流潺潺,因为沿溪分布着大小瀑布十八处而被称为闻仙十八瀑。还有化女泉、上善池、大陵山以及钟鼓楼等等名胜古迹。我们因各种原因已无法去逐一游览,甚为憾事!我们也只能留如此美景以待来日了。
上山容易下山难。回程路上我就在想这个道理。人生的有些作为更能折射出这个道理。比如做官就是如此,上位挺容易,而下位则是相当之难。对于人生来说,人生就像登山,每登上一座高山,就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人生眼界就会受到一次冲击,自己的心胸也会得到一次开阔。
我由道祖布法得道而联想到人们的思想: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他的思想站在了一个前所未有之绝高巅峰,那他的人生境界就会提高到一个远超古今的广阔高度,他也就看淡了眼前有些人的那些追求,也就不再会去苟合那些还在山脚下吵吵嚷嚷的人们之所谓想法,也就更会不屑于他们的那些做法。即使这个人是痛苦的,其实他真的就是在饱受痛苦折磨,但他的思想再也不可能回到山脚之下。因为他的想法已经走在了遥远的前方,看到了别人无法看到的世界。无人理解是痛苦的,而这种痛苦只会让他更加坚定强大。他宁可站于山巅饱受风雨雷电侵蚀,也不可能再与不理解他的那些人们去探讨这个世界之所谓大道。他只会出珠言以鸣心声,持大道以动惊雷。道祖能如是,此辈亦可为!这既是一种固执,也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敢于面对痛苦的强大心胸!
还是不要再去看这些思想的问题了吧!毕竟生存是人生重要法则,只有生存下去才能体味人生,只有生存下去才能看到希望,也只有生存下去才能有机会去追寻人生大道。看来自己还是得重拾繁杂,收回心情,再入繁华世界去沿袭那微茫的人生……这才是正理,一个不能再正的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