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时候,初读《古诗十九首》,才知道世间竟然会有这样惊心动魄、直抒胸臆的文字。也才初次醒觉,那些平日散散漫漫摆在生活各个平淡角落里的文字,如果精选之后再加拢起来,竟然会有这样强猛的力量!
长大以后,才开始了解,一首流传下来的诗,即或只是几行短的不能再短的文字,也是一个人穷尽全力去生活过、挣扎过的整整的一生啊!
中国原来应该就是一个诗的民族,拥有许许多多动人的诗!
我想说的”动人”,就是你仿佛在一首诗里看到诗人的一生,又仿佛在他的旁白里,演出了你自己的一生时那怔忡的感动,每次重读那首诗,那种怔忡的感动又会清清明明地重新显现,不由不在心中暗自惊呼!
试想一下,我们在读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时的澄明洁净,这么多年以来是否有过丝毫的改变?我们在读陶潜“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寡欢而愁毁”时的萧瑟仓皇总也是会反复前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的恬静淡远,有谁不会一次又一次地觉得衷心向往?
我想说的“动人”,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如果处心积虑地去想一首诗的动人,却往往会适得其反。一首诗不同于一篇演讲稿或一句标语,它的珍贵与淡泊之处也就在此。
所谓诗教,不也就是要把这一种珍贵与淡泊的特性在潜移默化之中,根植到下一代的心里去吗?
我因此非常感谢那些在课堂里轻声教孩子背诵诗词的小学老师,也更感谢那些在孩子想要写诗的时候,对他们鼓励有佳的小学老师。
但是,无论如何,让孩子从小就亲近诗,不管是背诵还是创作,其实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教育目的,是想经由“诗”这样一种媒介,带领孩子慢慢去认识这个世界。
希望那将是一个温柔、敦厚的世界。
----------------------------------------------------------------------------------------------------------------------------------
席慕容大概是我反复读过最多遍的作者了吧,她细腻的笔触,博大的胸怀,还有很高的艺术造诣,都为她的文章注入了独有的意诉,与我心有强烈共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