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大有几天的培训,刚好在离西湖最近的玉泉校区,当然不能错过绝佳的逛西湖的机会。
从学校出来,二十分钟就可以走到西湖边。上午课结束,看时间还早,不想辜负好时光。外面虽淫雨霏霏,还是决定去西湖走走,领略一下雨中西湖的风韵。
记不起是第几次来西湖了,不过一个人游西湖还是第一次。从东校门出来,按着百度地图指示的最短路线,穿过东山弄社区,出来就快到了北山街和曙光路的交汇处,转入北山街,就是西湖景区了。路上绿树如盖,细雨在密不透风的枝叶掩映下似有似无。一走上北山街,人立刻多起来,虽是雨天,游西湖的人还是不少。多半是旅游团,一群一队的,队伍庞大,导游拿着大喇叭,这边吆喝那边喊,一扫一路过来的清静。赶忙加快步子,走到这群人的前面去,不觉间已是曲院风荷的门口。不想再去重温西湖十景,再往前,星巴克、各种商店、食坊,人更多,嘈杂一片。待走过印象西湖表演场,人才渐渐少些。
一个人游玩好处是边走边看,边听边想,走的疾些缓些,都是随心所欲,也往往可以发现些旧时来时不曾在意的细节。
雨还在密密斜斜下着,细雨中的西湖,正应了那句“山色空濛雨亦奇”。举着伞走在烟雨濛濛的湖边,远处的景色如笼在纱中,像一个含羞的少女。不觉间已走到一亭子间,原来是苏小小墓。“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古时的名伎总是才艺俱佳,留下许多才子佳人的传说,西泠桥畔葬佳人。西湖的美,并不仅仅是这一池水,几片山,更是千百年来这片江南人杰地灵之地,多少故事、传说、诗文、佳话,一起汇成西湖之魅力。
孤山本是欣赏西湖美景的绝佳之地,又是人文景观荟萃的地方。一树一石,亭榭楼台,都记载着一段历史,藏着一段佳话。秋瑾墓,俞楼、苏白二公祠、清行宫……,这里的人文故事实在太璀璨,没有那么多时间细细游玩,之前那几次也走过一些,时间有限,就挑了以前没去过的西泠印社仔细走走。
西泠印社,就在楼外楼的隔壁,作为最早的研究金石篆刻的学术团体,创建于清光绪年间,“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从圆月形的小门进去,里面亭台楼阁依山而建,空间不大却构建布局极为巧妙,沿着山势拾级而上,亭阁古宇一层叠一层,或居于古木之下,或藏于竹林深处,或于曲折回廊处别有洞天,上、中、下三层,高低错落、井然有序,层层景致不同,处处透出中国园林的精巧别致。每一处亭台楼阁都有挂匾提字,随处可见名人墨迹。建筑与山水融为一体,人文与自然相映成趣。每上去一层,都有一份惊喜和赞叹。丝丝细雨,更给园林景致增添了几分清幽。站在高处远眺西湖,空濛淡远。吴昌硕、李叔同、潘天寿、丰子恺……太多的人文故事,太厚重的历史渊源,“天下第一名社”,就像这传统的中国园林,表面平淡,内里博大精深,景致总在曲径通幽处。这样的地方,值得花上一天、一月、一年去品味、精研。
离开西泠印社,快速走过名气很大、味道一般的楼外楼,走过满是清行宫遗址的中山公园,走过浙江博物馆、美术馆,博物馆周一闭馆,而美术馆正在整修。看看时间不早了,加快了步子。走过平湖秋月,便是白堤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的诗句让这座白沙堤更名为白堤。此时雨已停,空气凉爽湿润,走在垂柳夹岸的堤边,外层桃树,内层柳树,虽然此时桃花已谢,但桃柳翠绿、芳草茵茵,湖水含烟,群山如黛。细雨初住的西湖,是另一番怡人的画卷。走在这画中,看柳枝轻抚湖面,心已醉了。
画卷终有尽头,过了锦带桥,再走下去,看远处人头攒动,便是那浪漫的爱情故事的发生地断桥了。这里不管何时来,都是游人如织,也许是因为白娘子和许仙动人的爱情故事吧,让这座外观并无奇特之处的拱桥成了西湖最有名也最有魅力的石桥。“断桥桥不断,残雪雪未残”,从未在冬天来过西湖,不知杭州的冬天还下雪吗?“断桥残雪”,不知道是怎样的美景?
走过断桥,又来到北山街上,下午还有培训,不能再走了,腿脚也有些酸痛,正好回去休息下,先结束第一段行程。
从浙大校门经曲苑风荷、沿北山街、入孤山路,再过平湖秋月,漫步白堤直至断桥,走走转转,斜风细雨不须归,不觉间已走了三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