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樊迟问智,孔子答道:“专注于引导人民走向道义,敬重鬼神但要远离它们,这样可以称作智了。樊迟又问仁,孔子答道:“一个仁者,遇难事率先而上,在取得成就时又主动退居后方,这样可以叫做仁了。”
“鬼神”代表的是一种神秘力量,被奉为命运的主宰。“鬼神”某种程度上与“天”具有相同的意义,与西方基督信仰里的上帝形象相似。敬鬼神而远之则反映儒家的敬天畏天但不迷信于天的,有区别于一般拜神教,一种具有宗教色彩的哲学思想,儒家注重的人道,解决现实问题,不渴望天道。
一个有智慧的人,是一个对权威有所敬畏但又不迷信的。人敬畏时,才是谦虚的状态,唯有谦逊的态度,才是如海绵一样从周遭环境吸收有益的知识,才能不断增加自己的智慧。而如果人一旦迷信于权威,便又会变得偏执,而失去谦逊的态度,从而失去吸收新知识和增长智慧的途径。
敬鬼神而远之揭示如何处理人与权威之间的关系,时刻保持适当的距离。一种不失去联系但又保持独立的状态才是一个智者的状态。
一个人,敢为人先承担困难,有功劳时又不揽收,这样的人得内心有多大的天下,多崇高的理想才能做到。
这种心怀天下的仁心,我深深感到它的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