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简·奥斯汀的其他作品,长篇小说《劝导》中描写的感情纠结与别扭是最真实的。也许用今天的眼光看,昔日恋人分道扬镳,等到再次见面时,心中还有不舍和不甘的套路略显俗套,但这的确是一场没有被辜负的等待。
俗套的原因不是奥斯汀前人后人写的类似题材不在少数,而是现实生活中成为这样故事主角的人越来越多,它已经不再是只存在于文学的虚构情节。《劝导》中的安妮和温特沃斯因父母之言被拆散,命运指引他们在8年后相遇,将结局写得完满,而现实中的兜兜转转是好事多磨,看似无意义的等待是否也会换来童话般的结局?
如果你有和《劝导》主人公安妮和温特沃斯上校一样“错过与不再错过”的经历,简·奥斯汀所讲的故事也许会说中你的心事。
陌生的朋友
在简·奥斯汀所写的六部长篇小说中,安妮是公认的完美女性代表,是奥斯汀认定的理想人物。安妮27岁了,青春已逝,但依旧美丽。她的魅力在于优雅温柔,善解人意,遇事冷静,不抱有偏见且拥有自己的思想。不管是她的教母拉塞尔夫人,还是登场的其他年长女性,都对安妮称赞有加,她就是姐妹仨人中最富有智慧,讨人喜欢的一个。
然而,光鲜亮丽的安妮也有自己才明白的苦楚。在她19岁的时候,本和当时还是无名小卒的海军温特沃斯两情相悦,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是年轻的她听从了父亲与教母劝导,因温特沃斯出身卑微,前途并不明朗,根本配不上安妮家的贵族身份,所以他们的婚约作废了。安妮乖乖听话,和温特沃斯不再联络,她继续当她的贵族小姐,寻找让长辈满意的结婚对象,而温特沃斯没有土地和财产可以继承,去做了水兵。
安妮的谨慎的确成就了她理性的风格,但是在感情这件事上,过于谨慎带来的分手有时会让自己陷入痛苦。安妮和温特沃斯被拆散后待字闺中,她十分后悔自己曾经亲手将幸福赶走。
今非昔比,安妮家道中落,虽然父亲和姐姐还是非常骄傲,但是安妮深知昔日光辉不再,她不得不想个不损父亲面子的方法缓解家中经济窘境,便决定把自己家的府邸租给别人,而新来的租户是温特沃斯的姐姐克罗夫特夫人。
这的确是件很讽刺的事。8年前,安妮家看不上穷苦小子温特沃斯,不让他进门,风水轮流转;8年后,温特沃斯已经成为了上校,荣归故里,姐姐也嫁给了克罗夫特将军,而此时的安妮却很落魄。
再次听到温特沃斯的消息时,安妮既高兴又难过。她渴望见到8年一直占据她脑海的昔日恋人,又害怕自己已不再是那个配得上他的少女。这份爱恋虽没有变,但因涉及了他人的劝导与误解,他们两个还能回到过去吗?安妮踌躇了很长时间,决定避免与温特沃斯再见面。
温特沃斯又何尝不期待再见到安妮?他的期待中除了年少时期的爱,还有一点记仇。长辈曾经的阻挠成为了他前进的动力,所以当他再次站到安妮面前时,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上校,这让安妮更加自卑了。不管是样貌人品还是经济实力上,他都是年轻姑娘们的理想型。安妮的表妹们对他芳心暗许,温特沃斯顺水推舟,和表妹路易莎举止亲密,企图试探安妮。
重逢后的安妮和温特沃斯都心照不宣地不提过去的事,两人装作第一次见面。而其他人对于当年的事也不了解,只知道那是个传言,温特沃斯具体和哪位小姐婚事告吹也被当作了无稽之谈,所以没有人怀疑安妮和温特沃斯撒了谎。时间带给了两人蜕变,他变得成熟稳重,她还是知书达理,当初存在的门不当户不对已不在,但两人已经变成了陌生人。
自我的劝导
《劝导》当然不止有来自长辈的建议,还有安妮自我的审问。不论是她看到温特沃斯和路易莎十分合适,感叹自己又一次和幸福擦肩而过也好,她愿意忠于自我,为爱勇敢一次也好,自我的劝导是确认心意,更好做出选择的准备,因为她不愿意和8年前一样,轻易动摇,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
安妮和《理智与情感》中的埃莉诺有一点相似,面对爱情,她们不会自私,而是为对方考虑,如果另外一位女性的确比自己更适合,那么她们会选择洒脱地成全。安妮就是因为知道路易莎比自己年轻美貌,温柔善良,所以才一直压抑着复苏的感情。
安妮的沉得住气倒是温特沃斯没有意料到的一点。在周围人都相信他和路易莎早晚会结婚时,温特沃斯发现自己收不了场了。本来他只是想气一气安妮,测试一下她会不会吃醋,但安妮的无动于衷让他感到受挫。可是,安妮的魅力就在于她不用刻意穿什么漂亮衣服,仅做她自己就能让温特沃斯神魂颠倒。
他们一行人出门散步,任性的路易莎执意要温特沃斯接住从石阶上跳下去的她。温特沃斯伸出手,晚了半秒钟,路易莎摔在了地面上,失去了知觉。另一位表妹也昏了过去,在场的人乱成了一锅粥。这时,安妮镇定地指挥大家进行急救,冷静地提出找医生。她在那个紧急时刻能够临危不乱,的确令温特沃斯佩服。
温特沃斯虽然表面装作不在意,但是会和别人打听安妮这8年来的交往对象,他心里没有放下对安妮的偏见:认为她就是个只会听父母话,没有自己思想的女人。他不知道他就是安妮不结婚的理由。
“我认为我们女人的长处就在于,即使自己的恋人不在世了,或是失去希望,她们的爱也不会消逝”,这是安妮对哈维尔上校说的一句话,也是这本书中她的真情流露,是含蓄的表白。就算温特沃斯不再出现,不再对自己抱有感情,安妮的爱也不会变。因为她想要为8年前不够勇敢的自己“赎罪”,所以选择了用余生来守护这场以遗憾收场的恋爱。
安妮的隐忍与她想要的为爱勇敢是相悖的,她宁愿自己默默流泪,看着自己喜欢的人和别人亲密无间,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打扰他们。安妮喜欢温特沃斯上校,为了他可以不嫁人完全是她自己的选择,她也不想说出来打同情牌挽回温特沃斯。因为她知道他值得更好的。
忠贞的奖赏
虽然《劝导》中,安妮与温特沃斯之间的误会不断加深确实令读者着急,比如安妮误以为温特沃斯和路易莎即将结婚,悲痛欲绝,或者温特沃斯听到表哥和安妮求婚后慌了神,但是不管过程多么曲折,简·奥斯汀都会给一个完美结局。
8年前的错过是命运给安妮和温特沃斯的考验。虽然两人各自心知肚明,对彼此的爱有增无减,但是中间穿插的结婚谣言,以及没有表明的心意,加剧了8年后这份感情的不确定性。
在这个闹别扭的过程中,安妮的纠结十分真实,就像是我们身边处于同样困境中的朋友一样:“我现在配不上他”“他一定讨厌当初懦弱的我”“他和她真的很合适,我只能祝福他们”,因为在意被拒绝,所以不敢再将爱恋轻易说出口。另一边,温特沃斯的试探,也是在掩盖自己的在乎。安妮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都能牵扯住他的神经,但他还是在等,等安妮说出那句我还喜欢你。物是人非,人成长的代价就是不能轻易表露感情,从而错过更多。
好在这次,他们不约而同地为爱勇敢了一次。面对表哥大卫的求婚,安妮直觉他并不是自己的归宿。教母也夸赞大卫举止优雅,和安妮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如果他们结婚了,安妮会再次回到自己的家族府邸,成为新的女主人。但是,安妮没有盲从他人劝导,她选择了等温特沃斯回头,这是她稍显温吞的勇敢。
说实话,在读到两人都在犹豫不决的情节时,不免感到阴差阳错。温特沃斯受邀来到安妮的音乐会时,看到大卫与她举止亲密,加上流言四起,他嫉妒得破门而出。而了解他的安妮察觉到了不对劲,追着他出了门,但是大卫横在两个人中间,还是没有解开误会,还是差了那么一点。读者站在上帝视角,会认为这么简单的事直接说出来不就好了,拉锯战还有完没完,但这也许就是简·奥斯汀制造的小困难,只为了凸显未来幸福的得来不易。
最后,还是温特沃斯的信打破了两人之间没有挑明的情愫,他在表白信中所写的:“我不敢说男人比女人忘情快,绝情也快。我除了你以外没有爱过任何人。我可能不够公平,可能意志薄弱,满腹怨恨,但是我从未见异思迁过”,似乎在回应安妮之前所说的话。他们都将8年前的遗憾埋在了心底,这是一份苦涩的默契。
好在,他们的忠诚与迟来的勇敢没让彼此再次错过,8年的煎熬在得到回响的那一刻是值得的。
《劝导》也是完美的童话式结局,不管之前他们因什么错过了彼此,等了8年,安妮和温特沃斯注定在一起。就像是公主与王子历经磨难会得到幸福一样,美满却又有一点不真实。
回到现实生活,《劝导》中的爱情故事不是为等待“缘分”打保票,毕竟8年时间可以改变很多,像安妮和温特沃斯双方还保留昔日忠贞的情况算少数,他们对于双方来讲是可遇不可求。
抛开十全十美的爱情故事结局,回归到“劝导”二字是能和各个时代读者产生共鸣。感情也好,成长也罢,我们总是要拥有独立的判断力,选择性地接受他人劝导,相信直觉,勇敢地做出决定,这样才能减少未来后悔的可能性。我们只有不辜负自己,命运才不会亏待我们。
很高兴与你相遇,更多精彩好文欢迎关注自媒体:无物永驻,多平台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