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经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三个要素:观察、感受和需要。
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请求对方的帮助。
所以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
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对方的积极回应呢?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认为:
第一步,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Ta做什么。
当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时,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因为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
例如:当你对伴侣说:“希望你不用应酬太多。”
你试想一下对方什么感受?对方也许感觉到的是你对他的抱怨。
你只是说出了你不想要的,而且对方却没理解到你的想法。这就是沟通不畅的一种方式。
不如直接表达请求,向伴侣说:“我希望你每周抽2个晚上的时间陪陪我和孩子。”
我们提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具体的表达请求直接明了,不仅对方清楚你的所求,而且可能会给你积极回应。
有时候,当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请求,却没有提及感受和需要,也有可能导致沟通困难。
因为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我们可能就需要得到反馈。
第二步,向对方请求反馈。
有时候可以问一句“你听清楚我的意思了吗”,对方表态明白就0k了。
如果对方说“我已经明白了,我没有那么笨!”此时,我们需要做的是感受Ta的感受,体会Ta的需要,并表达对Ta的尊重及我们的需要。
有时候为了确保对方确实明白我们的意思,可以请求Ta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
请记住:请求,并非命令。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呢?
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对方,那就是命令。
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例如:“帮我打开窗户可以吗?”是请求;而“请打开窗户!”是命令。
再如:
女生对男生说:“我想你今晚陪我看电影。”
男生:“对不起,我今天很累,你找其他人陪你好吗?”
女生:“你要是真的爱我,今晚就会陪我去。”
男生:......
试想一下这位男生听到的是请求?还是命令!
其实这是无形中的命令!
因为男生没有尊重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所以,Ta他表达的就是命令。
越是将对方的不顺从看作是对自己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请求就越有可能被对方看作是命令。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自己,而是重视双方的需要。
所以,在沟通时将自己的想要的回应讲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