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分别由中央红军、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及红二、红六军团等四支红军部队进行战略大转移。
一、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1907年-1946年,原名秦邦宪)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1900年-1974年),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及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准备到湘西地区同红2、红6军团会合。红军第24师及地方武装共1.6万余人,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0月17日,中央红军由雩都(今于都)南渡贡水。21日,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于25日全部渡过信丰河(桃江)。此后,中央红军继续以这种甬道式队形,携带大量物资器材,沿山路缓慢西进。直到11月15日,才先后通过第二、第三道封锁线,进至临武、蓝山、嘉禾地区。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1887年-1975年)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湘江战役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1893年-1976年)根据军事态势,力主放弃原定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12月15日,中央红军占领贵州省黎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议接受毛泽东的意见,决定中央红军继续西进,在川黔边创建苏区。20日,中央红军分两路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1935年1月7日晨先头部队进占遵义。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制定了红军尔后的任务和战略方针。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决定由周恩来(1898年-1976年)、朱德(1886年-1976年)指挥军事,周恩来为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不久,中央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随后,又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1906年-1974年)三人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行动。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从而使中共中央和红军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以后,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界地区实施高度灵活的运动战,纵横驰骋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以四渡赤水的作战行动,调动敌人,创造战机。2月下旬在娄山关、遵义地区取得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的重大胜利。3月底南渡乌江,4月威逼贵阳,虚指昆明,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5月9日经云南的皎平渡、洪门渡等地渡过金沙江。与此同时,活动在乌江以北地区的红9军团,也从会泽以西的树节、盐井坪渡过金沙江。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在四川省会理地区集结后,继续北进。中央红军执行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族政策,顺利通过彝族区,5月24日晚占领安顺,因水流湍急无法架桥,仅有4条小船难以为继。中革军委决定,红军主力沿大渡河右岸迅速前进;第1师及干部团从安顺场继续渡河,尔后沿大渡河左岸北上,左右两路夹河而进,抢占距安顺场160公里的泸定桥。沿右岸前进的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2师第4团,于29日晨攻占泸定桥的西桥头,当日16时发起夺桥战斗,由第2连22名战士组成的突击队,冒着守军密集的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击溃川军1个团大部的防守,攻占了泸定城。至6月2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天险大渡河,取得了长征中又一次重大胜利。
此后,中央红军继续北进,于7日占领天全。8日,突破国民党军的芦山、宝兴防线。接着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这时,红四方面军正分路西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今小金),一部前出达维。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在达维会师。1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到达懋功地区。在红四方面军担任领导工作的张国焘(1897年-1979年),反对中共中央关于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决定,主张红军南下川康藏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并公然向党争权,提出由他担任中革军委主席,有“独断决行”的大权,遭到中央拒绝。为照顾红军团结,中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9月俄界会议后,中共中央率领红1、红3军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10月胜利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至此,中共中央及红一方面军主力历时一年、转战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11月初,中央红军同红15军团会师,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1898年-1974年)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辖第1、第15军团。21~24日,红一方面军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歼灭国民党军1个师又1个团,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中国共产党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二、红二十五军万里长征
红二十五军2900余人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长征,留下部分红军(不久重组成立红28军)坚持原地斗争。12月上旬,红25军突破国民党军重重拦阻,经河南省卢氏县境进入陕西省雒南(今洛南)地区。随后,红25军在鄂豫陕边界的郧西、卢氏、雒南、镇安之间地区,开展创建苏区的工作。至1935年5月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建立了鄂豫陕苏区。7月16日,红25军为配合红一、红四方面军的行动,并同陕甘苏区红军会师,从西安以南的沣峪口出发,经鄠县(今户县)、盩厔(今周至)县境西进,继续长征,留下红军第74师坚持原地斗争。8月3日,红25军进入甘肃,攻占两当县城。遂即北上,11日北渡渭河,进占秦安县城,随后逼近静宁,切断了西(安)兰(州)公路交通。17日攻占隆德,尔后翻越六盘山,向东挺进。21日,在泾川县的四坡村与拦截的国民党军1个团激战,将其全歼。9月15日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西北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结束长征,行程近万里。18日,红军第25、第26、第27军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
三、红四方面军万里长征
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6月红军第一方面军和第四方面军于四川懋功(今小金)会师后,在红四方面军担任领导工作的张国焘,反对中共中央关于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决定,主张红军南下川康藏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为照顾红军团结,中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9月中旬,张国焘命令左路军和右路军的第4、第30军共约8万人分别从阿坝、包座地区南下。广大指战员再过草地。10月5日,张国焘在理番县卓木碉(今马尔康县脚木足)另立党的“中央”,公然走上了分裂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道路。24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后,至11月12日先后攻占宝兴、天全、芦山,歼灭川军一部。19日,在名山东北百丈地区同川军10多个旅激战7昼夜,虽歼敌1.5万余人,但自身也伤亡近万人。红军连续作战,缺少粮、弹,不断减员而无补充,战斗力大为削弱,被迫由进攻转入防御。1936年2月,南下红军撤离天全、芦山、宝兴地区,向西转移。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折多雪山,于3月进入西康省道孚、炉霍、甘孜地区。这时,红军南下部队减至4万余人。在中共中央以及南下的朱德、刘伯承(1892年-1986年)等坚决斗争下,在南下部队强烈要求下,张国焘被迫于6月宣布取消他另立的“中央”。7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经过朱德、任弼时(1904年-1950年)、贺龙(1896-1969年)、关向应(1902年-1946年)等的斗争,张国焘不得不同意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一起北上。红四方面军于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四、红二、红六军团两万里长征
红二、红六军团,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退出湘鄂川黔苏区,开始战略转移。向南渡过澧水和沅江后,于11月底进占溆浦、辰溪、新化、蓝田地区。尔后转向西进,1936年1月9日、12日先后占领黔东的江口、石阡地区。19日继续西进。2月2日,渡过乌江上游鸭池河,进占黔西县城,接着展开于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地区,进行群众工作。27日再次西进,进入乌蒙山区,同优势之敌进行了近一个月的山地回旋作战。突破重围后,于3月22日进抵云南省宣威县来宾铺,28日又南进至贵州省西南部的盘县、亦资孔地区,并准备在此地创建苏区。30日,接到红军总司令部要红2、红6军团北渡金沙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的电令,遂于31日离开盘县地区,分两路向西急进。4月25~28日,红2、红6军团分别从云南省西北部丽江的石鼓、巨甸两地渡过金沙江,向北挺进,接连翻越几座大雪山,于7月1日到达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5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红2、红6军团和红32军共同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红二方面军继续北上,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至此,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通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完成了战略转移的艰巨任务。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曾作过精辟的总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