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樊老师就讲了一段,他在孔林,不自觉的潸然泪下,这些泪水一定包含了樊老师内心深处与孔子之间的故事,孔子对樊老师的影响以及论语给他生活的改变,陪他读过的那些日子,是用任何语言也无法表达出来的情感吧。
我常想,有人会因为一件事而影响自己,有人会因为一个人影响一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影响樊老师一生的人是不是孔子我不知道,但他的人生课题有一道一定是影响3亿人养成阅读的习惯。
本节推荐书籍:南怀瑾《论语别裁》,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张居正《四书直解》,李泽厚《论语今读》,程树德《论语集释》,李零《丧家狗》,钱穆《论语新解》,王大毛《超解论语》,《孟子》,《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6.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古代面南背北做皇帝,南面之术做皇帝的意思。
孔子说仲弓这个人可以做领导,能成为地方上的一把手(仲弓他宽厚,品行道德好)
6.2: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人怎么样,(子桑伯子:像竹林七贤一样的人)
孔子说,子桑伯子这人还不错,简单,简洁,简约,做事直接。
仲弓说,这个人修养需要端庄,然后做事的时候,方法简单,用这样的方法教育别人,这事我觉得可以,但自己一个人的时候,都乱七八糟的,对自己没有要求,没有修养上的约束,这样下去就太过了,简单过分也不好,孔子说,雍你说的对。
推荐电视剧:《亮剑》
居敬而行简:代表人物《亮剑》赵刚、王阳明。
居简而行简:代表人物《亮剑》里的李云龙、刘玲、竹林七贤。
孔子说子桑伯子,质胜于文(质:内在。文:外在的表现)
我跟他谈话是为了挽救他,希望他能在文的方面,增加一点;子桑伯子说孔子,文胜于质,希望他能加强内在,减少外在。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但其作品都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最后因与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而被不容导致分崩离析。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鲁哀公有一天问孔子,你的弟子当中谁能称得上好学?孔子说颜回是。
不迁怒:你犯的错,就是你犯的,不会迁怒于他人。
不贰过:我做错了一件事,不会再错第二次。一个人只有会反思,才会有行动力。
做到不迁怒,不贰过,需要极大的勇气,冷静地分析,客观地面对,自己能知道自己是有错的,能改变的,这样也可以做到好学。
认知失调:我们总是不能够接受认知失调。认知失调导致迁怒 迁怒导致失去真正的焦点,导致还会重复的犯错。
踢猫效应:受到别人的欺负,或做了一个错事觉得无处发泄,于是发泄到别人身上,发泄在一个你可以欺负的对象身上,那个人在欺负下一个人,下一个人在欺负下一个人,在回到自己身上。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
——————认知失调又名认知不和谐。 (Cognitive Dissonance)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其中有两个重点或难点:一是认知成分,即所谓人们的思维、态度和信念等等;二是推断,即所谓逻辑推理是否正确。这两点同时又是产生失调的原因。
6.4: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冉有:孔子的家宰。
子华代表孔子去出访,到齐国完成一个任务,他走的时候,冉有为他的母亲申请粮食,孔子说,给六斗四升,冉有说太少了,再多一点,孔子说,再加二斗四升,冉有没听,给加了八百斗,孔子听到后说,子华去齐的时候,骑的是高头大马,穿着特别好的衣服,是有钱人,不是没钱的人,我曾听别人说过,要帮那些没钱的人,帮穷人家的人,富人给他继续锦上添花,这不是君子该干的事儿。
一釜:六斗四升 一斗:12.5斤
庾:二斗四升 五秉:(一秉:一百六十斗)800斗(相当于普通官员的年俸)
6.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原宪给孔子当总管,孔子给工资900斗,原宪说不要,太多了,用不了,孔子说别,你吃不完的话,可以分给你的邻居和乡党们。
原思:原宪。 孔子鲁国工资6万斗。
6.6: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孔子鼓励冉雍的一段话。
古代耕地的牛是不能拿来祭祀的,因为低贱,毛色也不好看;用来祭祀的牛,角要长得完美,很漂亮,毛色是红色的,(骍:红色的),如果犁牛生了一个长得毛色又红,角又好看的,虽然有些人不愿意用来祭祀,难道山川之神会舍弃这么一个漂亮的牛吗?
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孔子说颜回境界高,可以连续三个月都处在仁的境界当中不出来,其他的人有个十天半个月的就很厉害了。
什么状态下叫不违仁,樊老师自己总结的(他说一个人一天都做不到),平和、淡定、喜悦、聪明、关爱、有行动力、能自我批评但不会妄自菲薄、勇于进取但不会利欲熏心,这是仁的状态;这种状态又会被困难、挫折、物质诱惑、毁誉称讥、名缰利锁、全牢情关等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