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多去关注练琴的过程,而不是练琴之后的结果。
我们先来界定一下,到底何为过程,何为结果?
《学习之道》一书中告诉我们:
“过程指的是时间进程以及时间进程相关的习惯和举动。结果是一种产出”。
放在练琴这件事中,过程就是我们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进行演奏技术练习的举动;结果就是本次练琴结束时,学琴者的演奏技术的外在表现。
而我在文章开篇谈到了,我们在练琴过程中为了防止自己产生拖延的习惯,可以多去关注练习的方程,而不要盯着练习的结果。
其实只要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过程的形成上,即是关注了自身习惯的养成进程。
哪怕是练习中的不良习惯,也不必在意。重要的是,我们只要将精力“聚焦”在练琴的过程上,便会有了行动力。
因为过程的进行,需要学琴者付诸行动,而且是持续的行动。
当我们在每次练琴时,养成了只去关注练习过程,不再留心练习结果的习惯时,此时我们也获得了积极做事的行动力,练琴也就不再拖延。
痛苦的拖延感是如何被“取代”的呢?其实当我们将精力放在练习的过程中时,此时“心流”状态会被“开启”,我们练习得将会更专注,效果也更好。
好的状态如果得以持续,保持一段时间便能养成专注的习惯。而好习惯则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良好的驱动力,后续就可以帮助我们,“自动”开始处理一些有难度的练习任务。
所以学琴者就会感到越练越轻松,心态也越来越好。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练习的结果上。尤其在学习乐器的前期阶段,关注结果更是没有意义。
关注过程,用心把握过程,而后“掌控”过程。有了好的过程,一定会收获良好的练习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