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9月17日是【晓晖有话说】陪伴你的第六百二十三天。
【我怀念的】:昨晚做梦,看到爷爷奶奶和我在一起,听不到他们说什么,隐约觉得他们想在暗示我什么。有一种想法,要在爷爷奶奶的书架上找到什么。于是中午便细细搜寻。很久未用的书架上堆满了灰层,看到的最多的还是他们精心收藏的老照片,还有成山的书籍和影视剧光盘。
难得今日午后晴朗,阳光斜射在窗外,这一间久未住人的房间,好像又回到了人气蕴涵的过去。爷爷特别喜欢看历史政治人物传记和武侠小说,老年眼睛不好后,改为了看各种电视剧和电影,他也经常拿出收藏已久的照片,重新整理拍摄时的感悟文字。他和奶奶都是极其念旧的人。
看着成山的书籍,和无数精心包裹的照片册,真切的感受到这就是我们所有能留下来的记忆。挚爱们活过的留存,人生的种种回忆,无论高峰低谷,都在泛黄的相册中,完整保存。
人是应该保持敏感的人生回忆,还是留下一种渐渐模糊的钝感力呢?事情记得越清楚,人生的快乐会更多吗?我面对着成山的书籍和相册,在思索着。
一直对一个情境,一知半见。爷爷知道自己身体快不行时,告诉过我们,应该尽快忘记他,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我极其不理解,挚爱已逝,记忆永存,是为了更好的怀恋。
但今天,因为梦境的诱发,来到这间充满回忆的房间时,看着这些曾精心收集的图书与相册,忽然之间,没有了主人。我们曾用心力得来的一切,却瞬间好像丧失了占据的意义。
爷爷奶奶都走了,他们最终没有带走这些耗费时间与精力收藏的东西。我们又能带走什么呢?
以前看过《断舍离》的整理术书籍,最近又在看渡边淳一的《钝感力》。这些思考好像都在反我们的直觉,我们渴望留下,精心保存的心爱之物,究竟值得被保留吗?又能怎么能保留?
人,来的时候,赤裸着从母体的温暖液体中,被抱起;离开时,在火中燃尽了周身,只留下清灰一堆。生能带来什么,走又能拿走什么?
活得敏感清醒的人,有独立认知的大幸福,有独特的生动回忆可以反复温习;那些主动选择活得糊涂的人,也有自己的大智慧。
如果一切不能长留,必将无所带走,以终为始的开始思考人生,会有更加纯粹的价值观。
对自己的人生会有更加纯净的要求。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