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图书馆里静静的看了一下这本书,说到刘伯温,怎么也避不开朱元璋,君臣相遇,留下了华丽的诗篇。
最早知道刘伯温还是他的《说虎》,后来则是《百战窥略》,再后来自己参加工作以后就是从打工的角度看他与朱老板的情分了。
他处的那个时代,打工者与领导者真的不好相处,尤其像朱老板这种的,用人防人还要坑人,朱老板一个饭碗打天下,开创大明朝基业,的确了不起,不得了。
但是跟随他的兄弟们,文臣武将,到最后有几人有好下场的,不管是正史也好,野史也罢,被朱老板砍死的不是少数,是很多,朱老板为了老百姓考虑的很多,也做了很多,甚至关于《大明律》的发行,朱老板都想到了文化的不普及,怎么便于老百姓用。
事无巨细,后代的名字都考虑的清清楚楚,这样的人做人做事,很累,可能这也就是开局一个碗的原因吧,太穷了不想后代饿死,可是后代因为他的操作饿死的少吗?
刘伯温一代奇才,被招了过去,结果虽扬名立万,但也过了很多年战战兢兢的日子,尤其是天下太平以后,朱老板对他更是各种敲打。野史不足信,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影。作为打工者在那个时代确实该功成身退,可是退也有退的好的,退的不好的,刘伯温没有退好,结果死的难看。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可见刘伯温的才华和能力。
只是遇到的朱老板太T-M-D特殊了,几万几万的杀,杀的是臣子,一锅端了。前无古人也后无来者。文臣武将没有不怕的,到这样情况就大大不妙了。
打工者与老板的关系变成纯粹的利益交换和惧怕,那就没有意义了。所谓免死金牌,不过是一句好听点的安慰话,毫无意义。
自己作为现代的打工者,感觉还是比较幸运的,至少不愿意工作了,换个老板,没有生命危险,给朱老板打工,没的想。不合适就是掉脑袋的结果。
这也算是文明的进步吧。
刘邦也曾杀过功臣,不过张良作为谋士,退的好,另外刘老板也还是有自知的,没有对张良做的那么绝。
朱元璋个人能力是极强的,跟刘邦还是不一样的,所以真正做起事来,杀功臣那是一点不含糊的。
都是底层的当皇帝,都是杀功臣,无非是惧怕后代降不住这些能人罢了,为了自己的自私的欲望,毫不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