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心理中阶课程,疗愈。
曼陀罗是古老的宗教象征之一,在心理学意义上它代表着人的整体精神,也就是集体潜意识。
学心理以来触及到最无法理解的曼陀罗,在这阶的课程能够有更多的了解,得以解开神秘面纱,发现是期待。
精品小班,每个人都画了属于自己的曼陀罗。以圆为自体,在绘笔时,你可以旋转、跳跃、不停歇,呃,是旋转、对称达到满意,成为个人图腾。
在绘画时,“理智”总是希望画出的画能是它应该的样子,但是在完成作品前我们无法判断潜意识会带画笔走向何处。所以我们任由本能(潜意识最原始的动力)在画纸上涂鸦。
从完成到老师解析的时间里,我看着曼陀罗好久。从一开始交画后,肩背酸疼(绘作的姿势不对),对作品的不满,在盯着它进行自我解读后,对自我有更多认识,好像又回到“我执”的世界时,老师进行分析对答,我的坐姿出卖了我的防御,“不,不要分析了,我知道”,没有谁会比你自己更懂得自己了。点到为止的提示:沙漏、风车,体验画中精神世界所传达的自性,经过了分裂与整合,从已知到未知的自己,获得成长,也得到心灵的蜕变与超越。
我想我的抗拒是过多的宗教意识,比如老师说:柏是庙里的树,驱邪的树……
曼陀罗是藏佛教之坛城,供奉曼陀罗的意义是用世间最珍贵的宝物盛满三千世界奉献给佛、法、僧三宝。
我说:“《圣经》诗篇上屡屡提及的“黎巴嫩的香柏树”,又称“上帝之树”,是完美、向上、尊贵、生命的象征。”
我所理解的曼陀罗虽是古老的宗教象征之一,但它并不局限于佛教文化,在荣格的书中有提到上帝、炼金术、印度、还有中国的太极图等等,在心理学意义上它代表着人的整体精神,也就是集体潜意识。
我依然在想我抗拒什么?因为宗教信仰差异,还是所处的环境与认知的不同?
我所想的都逃不开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又译作“集体无意识”,是荣格分析心理学术语。指人类祖先进化过程中,集体经验心灵底层的精神沉积物,处于人类精神的最低层,为人类所普遍拥有。它潜存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却从来不为人的意识所感知,它为不同文化和不同时代的人所共有,是人类心灵中仍旧活跃的祖先经验。
正如发展心理学中所说,环境影响与基因影响共同决定基因型怎样转换为特定的表型——一个人观察、感受、思考、行动的方式。
一个人受遗传影响个性和行为模式也许一生都影响着他人对待他的反应方式。
这课题我理解很片面,但也体验出我在曼陀罗分裂与整合的过程。这是一次神奇的体验,为什么会有风车、为什么又是沙漏,正如老师所说,在纸上的每一笔都不是毫无原由出现。所以,我明白画中之意,但与旁观者大有不同,因为唯有我的意识经验才能更懂潜意识的话。
就比如,在课间,一条直线上添加画,在矩形上变化图样等等,它都代表着一个人内心的投射,可能是当下的、可能是过去的、可能是情绪的、可能是身体的某些未了情结,还有对未来展望。以画为媒介,让自己的意识与潜意识对话,在绘画的疗愈中,其本质就是个体的心理重塑。
课后,宋老师说:几次掀起你的盖头,几次又让你觉察,几次放下,留给你体察与领悟。一个人的力量是无限,可以试试更深入的去了解自己、整合自己。
嗯,荣格的自性化概念,一个人最终成为他自己,成为一种整合性的、不可分割的,但又不同于他人的发展过程。就是将潜意识与意识融洽结合的过程。因为圆象征人的心灵追求圆满、统一,在我看来潜意识与意识就像太极图,一阴一阳、相反相成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所以个人意识到个性的独特但又相融于普通生活,自我觉察、接纳,也便完整了。
谢谢老师给的力量,洽到好处。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