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谋篇是指对场景进行整合和连接。就像一个选择音符与和弦的作曲家一样,我们也要通过选择什么该包括、什么该排除、什么该在前、什么该置后来构建故事进展。
这门艺术已经进化出一套布局谋篇的准则:统一性和多样性,进度,节奏和速度,社会进展和个人进展,象征升华和反讽升华以及过渡原理。
统一性和多样性
一个故事,即使是在表达混乱的时候,也必须是统一的。无论出自什么样的情节,下面这个句子都应该是合乎逻辑的:“因为激励事件,高潮必须发生。”
感觉到激励事件和故事高潮之间有一把因果关系之锁。激励事件是故事最深刻的导因,因此其最终结果,即故事高潮,应该是不可避免的。把它们固着在一起的胶合剂便是故事脊椎,即主人公想要恢复生活平衡的深层欲望。
要使老生常谈变得丰富多样,其关键是研究。知识的肤浅会导致索然无味的讲述。只有掌握了丰富的写作知识,我们才能烹调出美味可口的盛宴。至少,我们可以加上幽默的调味料。
进度
如果我们慢慢地转动螺丝,一点一点地,一个场景接着一个场景地增加其紧张度,那么远在影片结束之前我们就会把观众的兴致耗尽了。观众会变得疲软,再也没有精力投入到故事高潮之中。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我们期望它感觉就像生活,具有生活的节奏。这一节奏在两个相互矛盾的欲望之间脉动:一方面,我们欲求恬静、和谐、和平和轻松。但是日复一日,这种东西如果太多的话,我们就会倦怠无聊,并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同时我们还欲求挑战、紧张、危险甚至恐惧,但是日复一日,这种东西如果太多,我们也会最终被锁闭在一个橡皮房间内。所以,生活的节奏就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摇摆。
紧张与松弛之间的交替便是生活的脉搏,日复一日,甚至年复一年的节奏。在有些影片中,这种交替是明显的,在其他影片中却是微妙的。
节奏和速度
节奏是由场景的长度决定的。
一部典型的两小时故事片要演出四十到六十个场景。这便意味着,每一个场景的平均长度为两分半钟。
速度是一个场景中通过对白、动作或二者同时表达出的活动的水平。
一个讲得好的故事中,场景和序列的进展能够增加进度。当我们奔向幕高潮时,我们利用节奏和速度渐次缩短场景,使其中的活动变得越来越轻快有力。
故事也是一种活动艺术。我们要利用摄影机的感觉力把观众抛向幕高潮。事实上,具有重大逆转的场景一般都很漫长、徐缓而紧张。
社会进展
扩大人物动作对社会的影响范围。
让你的故事从私下开始,仅仅卷入几个主要人物。但当故事讲述过程向前进展时,允许他们的行动向外分岔,扩展到他周围的世界,触动并改变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并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通过进展过程渐次扩散其效果。
从私人问题入手,令其蔓延到外部世界,以构建强有力的进展过程,这一原理解释了为什么特定职业的从业人员常常被选为影片主人公。
个人进展
将动作深深楔入人物的私人关系和內心生活之中。
如果你背景的逻辑关系不能允许你横向进展,那么你必须向纵深挖掘。从一个需要找到平衡而且似乎比较容易解决的个人或内心冲突入手,然后,随着作品的进展.向下捶打故事——情感上、心理上、身体上、道德上——一直深入到隐藏在公共面具后面的阴暗秘密,和不可告人的真相。
象征升华
将故事意象的象征负荷从个别发展为普遍,从具体发展为原始模型。
一个讲得好的好故事便孕育着一部好影片。但是,一个讲得好的好故事再加上潜在的象征主义意味则能将故事讲述的表现力往上拔高一个层面,最后所得的报偿也许是一部伟大的影片。
象征主义具有很大的强迫性。就像我们梦中的意象一样,它侵入无意识的头脑并深探地触动着我们——只要我们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如果我们以拙劣的方式给形象贴上“象征主义”的标签,它们的效果便会毁灭。但是,如果它们静静地、渐渐地、谦合地潜入故事的讲述过程,那么它们便能探深地打动我们。
反讽升华
以反讽方式转折进展过程。以下几种是常用的模式:
1.他终于得到了他一直想要的东西……但是已经太晚,他不可能拥有它。
2.他被推到离他的目标越来越远的地方,结果却发现事实上他已被引导到他的目标。
3.他抛弃了他事后才发现的对他的幸福不可缺少的东西。
4.为了达到某一目标,他不知不觉地采取了一些背道而驰的步骤。
5.他采取行动想要毁灭某一事物,结果却适得其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6.他得到了某种他坚信会给他带来厄运的东西,想方设法要摆脱它……结果却发现那是一份幸福的厚礼。
过渡原理
一个没有进展感的故事容易从一个场景跌跌撞撞地闯入另一个场景。它几乎没有连续性,因为它的事件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当我们设计上升动作的周期时,我们同时还必须让观众在其间平滑地过渡。因此,在两个场景之间,我们还需要一个第三要素,一条使场景A和场景B首尾相接的纽带。
——《故事》(读书笔记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