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字典里解释为“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这么科学的解释显然不为古往今来的“文艺青年”所信服。我们更愿意相信:梦是心之所望。纵使总是一瞬,却想那一瞬不是人生的遗憾之一。我最喜欢的诗人苏轼,在他的诗词中,“梦”字出现的频率很高,如“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又还重九。”、“春草池塘惠连梦,上林鸿雁子卿归。”“万事到头一场梦”。把人生看做一场梦,是对世事看淡的洒脱;把往事看做一场梦,虚幻得就如同手中沙,纵然怀念也终将逝去。
而自己的梦,又是如何?未过一半的人生我不敢称之为一场梦,就如同自己不敢随便说悲伤一样。梦,更多的是脑海里不曾清晰过的图像。有时是耳伴着蝉鸣趟过溪水,努力睁眼却看不清前面的石块;有时是奔逃在昏暗氤氲的无人街道,努力睁眼却看不见追来的人;有时是那个很久没有出现在身边却一直出现在梦里的人,然后期盼这场梦,能不能不要快这么醒来……
梦,如果总是和虚无缥缈相联系,未免过于伤感。所以有了个似乎很有希望的词——梦想。“人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梦想,似乎是心里最终所要到达的最神圣的地方。小学时,我曾问过我的语文老师“梦想和理想有什么区别?”当时老师对我说,理想是我可以达到的想象,可以到达的成功;而梦想,是我不切实际的空想。这样的解释过于简单,我不信服,但是却记了很久。因为我早已经先入为主地认为,梦想是美的,也是可以达到的。甚至想去证明,梦想,努力了也是可以达到的。
梦想是美的,我们也只会把我们心之所想,梦之所往的地方叫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