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论述了对个人意志的锻炼,孟子在与弟子公孙丑的问答中,如何做到“不动心”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原文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译文
公孙丑问道:“老师要是官居齐国卿相的高位,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主张,哪怕从此成就霸者王者的大业,也不足为怪了。在这种情况下,那么,您会不会(因感到恐惧怀疑)而动心呢”?
孟子说:“不。我40岁时就已做到不动心了”。
公孙丑说:“照这样说来,那老师远远的超过孟贲了”。
孟子说:“做到这个并不难,告子的不动心便比我还要早”。
曰:“不动心有道乎?”
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候,恶声至,必反之。”
译文
公孙丑又问:“做到不动心有诀窍吗”?
孟子说:“有。北官黝培养勇气的方法是:人家刺他的皮肤他一动不动,刺他的眼睛,他一眨也不眨,他认为哪怕只是一点点为人挫败,就像大街上鞭打了他一顿一样的奇耻大辱,他不愿受普通平民的挫辱,也不愿受大国君主的挫辱。在他看来刺杀大国的君主,就像刺杀普通平民一样;他心目中没有什么国君侯王让他敬畏,谁骂了他一句他就一定要回击”。
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
译文
另一个叫孟施舍的培训勇气的方法又有所不同,他说:“我对待不能战胜的敌人和对待能够战胜的敌人没有两样,如果先估量敌人的力量这才前进,先考虑胜败这才交锋,这种人若碰到数量众多的军队,一定会害怕。我孟施舍难道能够稳操胜算吗?我只是能够无所畏惧罢了”。
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译文
孟施舍的勇气有点像曾子,北宫黝有点像子夏。两个人的勇气到底谁比谁强,我也说不准,可是我认为孟施舍能够抓住培养勇气的要领。从前,曾子对他的学生子襄说:你爱好勇敢吗?我曾经从老师孔子那里听到过关于什么是大勇的论述,自己反躬自省,正义不在我,哪怕对方是个普通平民,我也不能让人家恐惧我;自己反躬自问:正义在我这边,哪怕面对千军万马,我也将勇往直前哩。”孟施舍虽说有点像曾子,但他所守的是无所畏惧的勇气,到底赶不上曾子的原则简要可行。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可得闻与?”
译文
公孙丑说:“大胆问问您,老师的不动心和告子的不动心,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大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译文
孟子说:“告子说:对于对方语言的意思有弄不清的地方,不必在自己心上去琢磨他的话有没有道理;对于一件事的道理心里未能明了,不必因此而出动意气”。对于一件事的道理心里未能明了,不因此触动意气,是对的。对于对方语言的意思有弄不清的地方,不在自己心上去琢磨他的话有没有道理,那就不对了。思想意志是意气感情的将帅,意气感情是充满人的身体的力量。思想意志到了哪里,意气感情也就在哪里表现出来;所以我说一个人应该谨慎掌握自己的思想意志,不要随便意气感情用事。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
译文
公孙丑又问道:“您既然说‘思想意志到了哪里,意气感情也就在哪里表现出来。’又说:‘一个人应该谨慎掌握自己的思想意志,不要随便意气感情用事’,这是什么道理呢?”
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译文
孟子回答说:“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思想意志专注于某一个方面,他的意气感情也会受到影响从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相反,一个人的意气感情专注于某一个方面,他的思想意志也会受到影响被牵引到那个方面来。现在我们看到那些摔倒的和奔跑的人,这只是体气在专注于我们的行动,然而也不能不影响到思想造成的浮动”。
今天就学到这儿,如果没有译文,我恐怕一个字也看不下去,孟子不愧为大圣人,今天的这篇我压根就没弄懂是啥意思?反正是一字不落抄下来了,简友们见笑了。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