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带班 | 教室后面装片镜
近日,连续在巡查课堂的时候,发现不少学生偷偷地拿着小镜子在“对镜贴花黄”。
我多次给学生讲过:
教室是学习的地方,你可以读书、写作,可以交流讨论,可以画画歌唱,甚至可以发呆冥想。
只是与学习思考有关都可以,但绝不可以干与学习与关的事情。
不能把教室变成化妆室。
如果在教室里梳妆打扮,就是把个人私密的生活放在公众场合性展示,是对自己及别人的不尊重。
但,偶尔还有个别学生还是把镜子、梳子带到教室,我只是点点镜子,提醒收起,如是再三者没收处理。
还有学生因为脸上有青春痘或其他症状,要对镜抹药治疗,我见到后,会命其尽快收起,并带回到寝室。
但仍旧挡不住有学生抵不过“魔镜的诱惑”,还是把镜子带到教室。
我知道,这是学生脸面和内心的真实需要。
随着镜子越收越多,我想,堵不如疏。既然这是学生内心的需要,不如索性让学生正大光明地照镜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关注自我的形象是对自己外在及自身的接纳,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表现。
上周,我在教室转了一圈,觉得只有一个位置最合适安装一面镜子:后黑板的右侧。
后面的墙,镜子不会影响学生上课,下课从镜子前经过,照一照也属于自然。
况且,后面黑板多用来办办板报,写点标语、通知,抄抄答案,缩减一片面积,不会影响大局。
周一,早上,我把从网上购买的镜子搬到教室,立即有两名男生围了过来,我们按照说明,把镜子贴到了黑板最右侧。
晨会时,我告诉学生:大家可以随便照,照的时候,可以想一想,镜子的自己你接受吗?镜子的自己你喜欢吗?
今天我又在镜子上贴上了一行字“自我反思镜”,并配了几个问题——
对镜反思:
镜中人是谁?
镜中人有什么优点?
镜中人有什么缺点?
镜中人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
镜中人怎样才能变得更好?
我想启发学生,去勇敢地面对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接纳自我,进而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我觉得,教室里的每一件物品,都觉得有它存在的价值,有它可有的教育价值,让它不仅成为班级的一件物品,更是融入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
日久天长,学生与教室里的每一件物品的接触交流,也会成为一种校园记忆,一个情感载体,甚至一项生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