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五点起床包饺子,先生我们各自发挥所长,他调饺子馅,我和饺子面。看他昨天晚上就剁好了肉,只等早晨放些青菜葱花之类调味,我岂能落后,直接打好红萝卜汁,把面过好,放置,只等早晨起来使用。
冬天的早晨,还是比较冷,幸好我们已经来了暖气。先生又是洗,又是切,忙的不亦乐乎,我心里偷笑,真傻,怎么不昨天洗好,早晨还要如此忙碌一通。不过我没有说,继续待在被窝等他把饺子馅合成,感觉他做的差不多了,起床揉面擀皮。
这些事情,对我只是童子功,虽然和先生结婚后干的很少了,毕竟在我童年和母亲一起的时候,还是帮着她做过类似的事情的。
其实我生儿子之前,我是不爱吃饺子的,结婚后婆婆做饭不愿意人看,也习惯了自己做,所以,我也很少做此事了。
可笑的是,我怀儿子时,突然很想吃饺子,甚至我原来从不吃的大蒜,居然也想吃了,后来大开戒律,胡吃海喝,一下子达到人生的体重的最高值。
生完儿子,我们也时断时续的尝试做起饺子,再也不用老人们做好给我们冻到冰箱里了,现在,孩子们大了,我们闲暇已多,做饺子都是什么大事了。
饺子是团圆的象征,母亲包饺子时候总是一圈圈放的整齐,大圆套小圆,她做饭比较讲究,也许是我姥姥原来对她要求比较高,因为童年,姥姥来我家住,就是普通的稀饭,她也是做的和我们平时不一样,面糊要提前准备,搅好用水泡着,过会把水倒了,再搅,如此反复,她做的稀饭,好像鸡蛋汤的样子,好看好喝。
也许是言传身教,母亲擀面皮,又快又好,我是无法比拟的。我只是知道流程,做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婆婆包饺子,就容易的多了,一个字快就行。我是可以理解的。婆婆的母亲性格慢,也许做的应该不错,慢工出细活,只是供不上穿,还爱给别人帮忙,幼年婆婆是有想法的,她长大一定要做和母亲不一样的人。
我婆婆原来做的饭,我无法恭维,也实在不太愿吃,还好,我也不是很好相遇的人,做的和我胃口,我就吃,如果她又是觉得菜少,放很多盐进去,我是不吃的。要不自己再做,或者不吃,或者下饭店,只是磨合这么多年,婆婆的饭也越做越好了。
婆婆有点最好,就是她从来不管我。无论她多么不情愿,她也不说,她可以忍耐我的一切坏毛病,只是我原来无法忍耐她的生活习惯。
只有在过年,我才愿意帮忙,如今经常回家的,只剩下我们一家回老家,陪公婆过年,做饺子我也是参与的,婆婆喜欢我包饺子,因为我包的饺子和她们包的不一样,十几年走过来,婆婆觉得我是幸运儿,总爱让我做些事,我包的饺子,婆婆说像元宝,喜庆,吉利。过年,我自己也是要包一些饺子的,只是为了让老人开心。
一碗饺子,很多用心,它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有自己美好的故事,它承载太多爱,它传递很多的情,它传了一辈又一辈,永远是我炎黄子孙心里最暖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