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敏锐捕捉人的思维、情绪与意识的人,具有着非常敏感的情绪。外界的尤其是与自己关系紧密的人的反应,非常容易引起他们的情绪,在他们心中产生或愉快或伤心的感觉。当他人还没有觉察自我行为背后的意识时,他们便先捕捉到了他人的态度、情绪与意识。当他人还很平静时,他们便因为敏锐的感知而由此产生了对应的情绪。当然,他们的感知未必有误,他们是因为看到了他人没有在意的隐藏意识而感到愤怒或伤心,好像他们尝到了他人意识的味道。
当这些敏锐的人还不成熟时,他们有点神经质的性格特点,外界的一事一物都非常容易引起他们的情绪波动。这也常常使他们沉浸在波荡的、痛楚的情绪里面,他们沉浸在自我的想象世界里,把一些没必要放大的东西放大了,或者是过度在意一些没必要在意的东西。这是一种很缠绵持续的情绪,也是一段漫长的阴雨绵绵的青春期。他们还不懂得对所感知的东西采取淡然或舍弃的态度。
感知到了即可,我们没必要在其中沉沦,没必要与感知对象产生过多的感情。当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渐渐成熟后,能慢慢克服一些神经质的、敏感的情绪。当遇到事情时,他们内心不再掀起巨大的波澜。他们其实就是依靠着这些敏感的感知触角渐渐成长的人,这种敏感既能伤害他们,又能促使他们不断成长。当他们足够强壮时,其实主要是他们学会了驾驭自己的天赋,不再使之伤害自己,敏锐感知的天赋只是一个探索自我与世界的工具而已。
他们活在自我感知的世界里,活在勾勒人的思想、情绪、意识的世界里。他们是人的思想的绘画师,他们是一些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独一无二的思考者。只有把多余的东西剔除掉,他们才能创造对他人有用的思想图景。
当青春期远去,那种阴雨绵绵的情感状态消失了,他们冷静了许多。这个世界对他们情感的初次洗礼已经过去。他们依然在敏感地感知着世界,与以前的状态仍然相似,只不过情绪不再那么容易受伤。但敏锐度并没有减少多少,而是对一些情绪状态习以为常、不大在意了。这个世界有许多种人,他们只是人群中的一种人,无所谓高贵与否,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