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好呀,阿妍。”
“康康老师下午好。”
“后天就要考试了,紧不紧张呀?”
“后天考语文,大后天才考数学呢。”
“喔,哈哈,是这样啊,那我们还可以复习几天呢。今天我们复习混合运算喔”
“嗯,太简单了,放着我来。”
“好呀,先看一个简单的 5+3乘7”
“应该先算乘法 三乘以七,然后再让5加上他们的结果。我算算啊,那就是26了。耶”
“对了,非常好。再看下一个,59 — 21除以3 ”
“这也太简单了,先算21除以3,得到7,然后再用59减去,最后结果就是52了”
整个页面上有6道题,这刚算了2道题孩子就已经说 太简单了这样话,敏锐的老师就应该能够体察到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度已经在下降了,不经意间的话和下意识的话往往反映了潜意识里的情愫。要是还按部就班的推进后面的内容,结果可想而知。毕竟课程才刚开始,要持续40分钟呢。
我是谁啊,有口有碑的康康老师啊,尤其适合低龄儿童。哈哈。
于是我灵机一动,想到一个让课程不至于枯燥的办法。
“阿妍,我们停一下,刚才呀我们只是简单的做算式,老师觉得不够有意思。我们来做个游戏一起创造一下。给刚才的算式编个故事吧。”
“怎么编故事呢”
不错,孩子的好奇心被成功调动了。害,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爱听故事,这下要自己编故事当然开心了。
“这样,老师先开个头,然后你再编自己的故事。好吗?”
“好呀”
“比如说,刚才的这个 5+3乘7 ,可以这样想喔,我买了一个5元钱的本子,又买了7支3元钱一个的中性笔,那么一共花了多少钱呢”
“喔,这样啊。那我也会了。”
“非常好,那你试试看。”
“老师你别说,我自己来。我想想啊。。。。”
这招还真是管用啊,刚才孩子游走在不耐烦的边缘,这会儿,笔和本子不离手,注意力也集中在了课堂上,集中在知识点和题目上。
“啊,有啦。我买了一个西瓜,5元钱。又买了7个橘子,一个橘子3元钱。也是5+3乘7”
“真棒喔,非常好。那接下来能不能换一个,不用买东西了,换个别的”
“嗯。。。让我想想啊。。。我买了。。喔。。不对。。不用买东西的了。”
长时间孩子没有想法的时候,千万不能空着,否则孩子畏难情绪就会占据上峰。
我马上说:“我来编一个,小明的爷爷59岁,小明的叔叔21岁,小明叔叔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请问小明的爷爷比小明大几岁呢?”
“喔,我明白了,先用21除以3算出小明的年龄,然后再用爷爷的年龄减去”
“对了,好,那么接下来的几个算式,算完之后,都给它编一个故事吧。”
。。。
之后有用阳台摆花盆,操场上跑步,等场景顺利完成了这部分,又顺利的过度到了应用题,一节课愉快的不知不觉中结束了。
其实编故事的手法不就是应用题嘛,只不过,应用题是把故事编好了,让我们列出算式。而现在正好反过来,从算式出发来编故事。相当于让孩子扮演了一次出题人。每个故事就是一个应用题。
热爱工作的人,会想办法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又给自己脸上贴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