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芹菜
一
闺蜜离婚了。
在这之前,因为性格不合,他们分居了小半年,孩子跟着爸爸由奶奶照顾。办离婚证的那天,孩子见到她,第一句话就问她:妈妈,你都出差那么久了,什么时候才回家呀?她的眼泪瞬间就喷涌而出了,因为那个家,再也回不去了。
更让她难受的是,男方因为工作外派,带着孩子迁往距离她几千公里的城市。这意味着,她和她的孩子就要天各一方。而且,孩子很可能以后都跟她没有关系了。
她说,后悔曾经恨嫁,仓促步入婚姻,如今就要孤苦终身了。
这件事提醒恨嫁的人,婚姻是围城,步入需谨慎;对于正在家庭中的人,婚姻不易,离婚需谨慎。
二
民政局公布的2018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1010.8万对,离婚登记人数为380万对,也就是说三对夫妻中就有一对离婚,离婚率为37.7%;而40年前离婚率仅为4%。
是什么原因让离婚率在40年长了9倍还要多呢?是什么导致支离破碎的家庭越来越多,为什么我们曾经指望携手终生的人,最终放开了我们的手呢?
有人说是社会发达,人们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了;有人说,是社交媒体提供了太多选择的便利性;有人说是现在的年轻人贪玩不负责任;有人说曾经一个人只够爱一个人,现在一个人同时爱无数个人……
各种各样的说辞,然而当我看完了《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是因为太多的人没有用心经营自己的婚姻和家庭,我们对身边亲密的一切太习以为然、太过于理所当然,从而常常忽视身边人的付出,当一方的付出长期被另一方所忽视,所有的问题都会慢慢浮出水面。那么幸福的家庭是什么样的呢?
我一直觉得,婚姻是两个人自愿搭伙过日子,是你有困难,我义无反顾的支持你、帮助你、扶持你,我有困难你心甘情愿的付出,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相亲相爱,相互鼓励,一路前行,我们有了爱的结晶,我们组建了家庭,我们有了美好的一切和未来。
因为有你,生活再苦再累也有了希望和寄托;因为有我,让你倍感人生的美好和幸福。我们在一起过一辈子,胜过我们一个人单独过几辈子。
正如杨澜所说:
婚姻需要爱情之外的另一种纽带,最坚韧的一种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关于精神的共同成长,那是一种伙伴的关系。在最无助和软弱时候,在最沮丧和落魄的时候,有她(他)托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脊梁,命令你坚强,并陪伴你左右,共同承受命运。那时候,你们之间的感情除了爱,还有肝胆相照的义气,不离不弃的默契,以及铭心刻骨的恩情。
这就是我们的爱情,这就是我们的婚姻。
三
有实验证明,每过七年,人全身的细胞都会重新更新一遍。七年,你早已不是那个穿着白衬衫少年;而我也不是那个扎着马尾,看着你微笑的少女。所以“七年之痒”真的存在,岁月蹉跎,我想早晚有一天,我们的爱情会变成如左手握右手一般,索然无味。
当爱情向着亲情向着习惯向着理所当然向着所谓无味道出发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应该学会经营自己的家庭。
01,以终为始,组建家
哈佛大学有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有较模糊的目标,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长期的目标。
25年的跟踪结果显示:3%的人25年来都不曾更改过目标,他们朝着目标不懈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顶尖人士。
10%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短期的目标不断地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够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似乎都没什么特别的成就。
27%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25年来生活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常常报怨他人、报怨社会。
目标对于人生的影响可见一斑。
奇怪的是,当我们工作学习或者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会制定目标,但是,但我们组建家庭时,却不会想到要去制定家庭目标。
史蒂芬·柯维认为,家庭目标的设定是非常关键的。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目标可以涵盖家庭的方方面面。这里需要厘清一个概念,家庭非家人,家庭是一个关系度高的小型社会组织。组织讲求集体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
我们可以把家庭作为第一位,而不是把某个家人当作第一位。在封建社会,这种第一位的家人在古代体现在一家之主丈夫的身上;而现代,则往往体现在孩子身上,许多家庭,在不自觉间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家,对孩子无底线的满足,终究会得到一个暴躁傲娇的孩子。
在你们组建家庭的一开始,就明确你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并为着共同的家庭目标不断努力。
02,爱是一个动词,去爱,去行动
在《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一书中,史蒂芬•柯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在一个研讨会上讲述积极进取的理论,一个人走过来说:“史蒂芬,我欣赏你所讲的,但是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看看我的婚姻,那真让我担心。我太太跟我不再拥有以前的感觉。我想我已经不再爱她,她也不再爱我。我们该怎么办?”
“去爱她。”我回答说。
“我告诉过你了,我们已经没有感情了。”
“去爱她。”
“你不明白,爱的感觉已经没有了。”
“那么去爱她。如果感情已经不在了,那正是去爱她的理由。”
“但是,如果你已经不爱了,怎么去爱?”
“朋友,爱是一个动词。爱——这种感觉——是爱这个动作的结果。所以去爱她,去做出牺牲,去聆听,去同情,去感激,去给她信心。你愿意这样做吗?”
史蒂芬说,任何幸福的婚姻和家庭都需要付出努力。那不是偶然,而是努力的结果,需要勤奋和牺牲。我们需要知道——“不管顺境还是逆境,不管生病还是健康,在你的一生”——爱是一个动词。
爱是一个动词,强调的是去爱,去行动,把爱的意愿付诸行动而不是停留在爱的感觉。爱人是最亲密的存在,却也是最理所当然的存在。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才会把家人的一切付出当作理所当然。我们需要有仪式感。不要觉得仪式感很假,感情会在这些小小的仪式感中得到升华和巩固。
03,学会示弱,多商量、常关心、多付出
两只手一起做的事会比一只手做得多,两只眼睛看到的世界一定比一只眼睛看到的更多。工作上我们每个人都很擅长协作,那么家呢?
如果你是工作上的霸道总裁,千万别把你的强势带到家里来。
试想一下,小两口下班回到家,丈夫想让老婆做饭,可是老婆累了一天了也只想休息,如果丈夫想强制性的要求妻子去做,那么两口子一定吹胡子瞪眼,等着一地鸡毛了。
但如果丈夫说:老婆,我最喜欢吃你做的饭了,我就是学不会,不如你掌厨我给你打下手吧,或者我洗碗。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所以,同样的一件事情,学会对家人适当示弱,是一种人生智慧。
还有多商量、常关心、多付出。无论大小事情都不要搞一言堂,有什么事都商量着来。多关心对方的情绪、工作状态;多付出,不在小事上斤斤计较。
其实,古人早就告诉过我们“家和万事兴“,但是“家和”的背后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不是我们“走着走着就散了”,是我们“走着走着”就把一切当做理所当然了,是我们从来就没有学会好好经营我们的家庭。
如果一开始,我们就懂得有方法有策略的维护、守候、团结我们的家,我相信,那个曾经说要和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终究能伴你终老。学会主动去爱,主动去团结,齐心协力打造家,他(她)就永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