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有一本书叫做《100个基本》,其中有一个“基本”是这么说的:
一周买一次花。
这不是规定而是一种乐趣。“郁金香要出来了吧?”“现在最漂亮的花是什么呢?”感知季节,对工作和生活来说都不可或缺。我很重视在生活中摆放有生命而美丽的东西,并且爱惜它们。
看完这段话,非常有感触,觉得生活确实该是欣欣向荣的样子啊,阳光,鲜花,绿植,手工,以及爱,所处的环境必须能够令自己神怡,我们才有可能做一个内心安宁柔和的人,内心丰沛美好,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心情才能愉悦又温柔。
最该是这个样子的环境,就是家。
可是,我们有多少人的家,桌椅上落满灰尘却总没有时间擦拭,换下来或晾干的衣服扔满了沙发和床,随手拿起的东西总没能放回原处,地上被调皮的孩子丢满了玩具,我们却再也没有耐心整理,房子里看不到亮眼的色彩,感受不到生命的活力,整个家里无处下脚,一片狼藉,整日灰蒙蒙,脏兮兮,一如我们每日的心情——但是不是更像我们的人生?
所以读到那段话的时候,我脑海中立刻跳出了妹妹的家,因为妹妹的家是我所见过的最有感情的家,是家人跟房子之间的感情,更是家人之间的感情。
所有家具上找不出一粒灰尘,各屋地板上也看不到一片垃圾,各类书籍、各样玩具,全都整齐有序,床单永远都铺得平平整整,花式是田园碎花或是孩子喜欢的小汽车和动物王国,韩式的窗帘在大玻璃窗后面飘啊飘,芬芳的花朵仿佛给你一室清香,卫生间永远干燥无异味......
夏季会有鲜花,装在透明的瓶子里,即使冬季,即使有时经济上很拮据,她也会花不多的钱,买一个造型优雅的白瓷小花瓶,10块钱买一束淡紫色的风干花,插在白瓷花瓶里,优美地摆放在有质感的复古木质家具上,一盆盆干净清新的绿植更是没有少过,墙上、柜子的扶手处,还会挂着可爱的手工。
在她的家里,你会感觉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一年四季,满屋都是温馨美好的生活气息。不管你的心有多么风尘仆仆,你仿佛总能随便找一个舒适的角落,安然休憩。清晨或傍晚,在阳光斜射过来的客厅,夜里,在灯光温暖地映射下,整个家美丽又静谧,美呆了。
你去她的家,看不到宫殿似的富丽堂皇,华丽梦幻,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可是作为一个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在她的家里,却能让你感受到复古的韵味,田园的清新,看得到女主人的勤劳、智慧、品位和对家人充满爱的付出,你会感觉到一个家、一座房子的清洁、美丽和舒适,有多美好!
我想这件小事确实谈得上意义重大。
我持家的能力远不及她(此处捂脸),我自己的家也是一片凌乱(流泪),所以我很羡慕她,但更多是佩服她,佩服她总在耐心地扫地拖地,清理孩子们乱丢的玩具,佩服她哪怕只是小睡一会,起身后还是要把床铺整理得没有一丝褶皱,还佩服她可以用包装纸包出好看的收纳盒、垃圾桶甚至是洗手间的抽纸盒,也可以用废弃的旧牛仔裤缝成可爱的小鱼。
在如何把家变得更净更美更舒适这一点,她太能干了。我一直有心在学习,但却永远做不了那么好,比如嫁人之前,我们家也大多都是妹妹和我打扫,但妹妹如果不在家,家里就蒙尘一层,东西也凌乱不堪,我一个人去清扫整理,会好一点,但完全达不到妹妹的效果。所以如果有亲戚去我家,发现地面干干净净,扫帚铲斗都摆放整齐,就会判断:肯定是妹妹放假回来了。没错。
我为什么做不到那么好?后来我得出一个结论:她做这么好,不仅仅是讲究,那简直是一种天赋。不是我自暴自弃,是的确赶超不上,因为你不管给她一处什么样的房子,只要经她一扫一擦一整,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简直焕然一新到让你结舌。
所以有时虚荣心一来,便很想领了跟我一样家里有点邋遢的好朋友去她家坐一坐,去感受跟享受,去见识什么才叫家,什么才是“女人操持的家”。
“家是一个女人最好的智慧”,这样的家,于孩子,于爱人,甚至于客人,都是一个舒适到极致的小天堂吧。
毕淑敏写过这样一段话:
......
还有逼仄的环境和拥挤的人群......在其中浸泡久了,人也变得松垮灰暗,好像穿了很久的袜子,既无形状也无好气味。
每个女人都不想生活在逼仄又杂乱的房子里,也不想变成那样,松垮灰暗,既无形状又无好气味,但是,家的样子就是我们的生活状态,就是我们自身的样子。
所以,愿我们都能用智慧、勤劳和爱,把家整理装扮成我们喜欢的模样,把它变成家人的乐园、港湾和天堂,更点亮我们自己。
THE END
欢迎点赞、转发,请大家多支持新手上路~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好姑娘很幸福(keke 86879)